展开全部 +
首页 . 历史学 . 中国历史 . 辽宋西夏金史 . 遗址遗物

钧窑

/Jun kiln/
条目作者项露林

项露林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411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41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古代瓷窑。

英文名称
Jun kiln
所处时代
北宋至元
发现时间
1950
位置
河南禹州神垕镇
发现人
陈万里

钧窑有广、狭义之分,广义泛指中国古代生产钧釉瓷器的窑场,广泛分布于河南中西部以及北方、南方部分地区,又称“钧窑窑系”;狭义则专指古代钧州境内生产钧釉瓷器的窑场。现多用狭义。钧窑遗址位于今河南禹州神垕镇,1950年由陈万里踏勘发现。钧窑研究历来颇多争议,表现在:一是钧窑渊源及其概念形成时间,关于渊源,一种观点认为“钧窑继汝窑而起”,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钧窑为汝窑的一个分支,钧窑概念形成时间则有金代、元代和明代诸多观点;二是创烧年代,现有研究存在北宋末年、金代中后期、元末明初等多种看法;三是“民钧”和“官钧”关系及后者烧造年代,多数学者认为“民钧”是“官钧”发展成熟的基础和前提,而“官钧”烧造年代则有北宋、明代和跨越宋、金、元三代等观点。

钧窑天蓝釉三足炉(金)钧窑天蓝釉三足炉(金)

早期钧瓷产品与汝瓷多有相似之处,表现在烧成一批淡雅匀净、典致美观的天青釉钧瓷,亦称“汝钧瓷”。器物造型有碗、盘、洗等,其釉色姣妍肥厚,澄澈明丽。后期钧瓷烧造工艺发生变革,掌握了高温窑变铜红釉技术,并形成红若胭脂、青若葱翠、紫若墨黑三大钧釉产品。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记载,钧瓷“红若胭脂、朱砂为最,青若葱翠、紫若墨者次之,三者色纯无少变杂者为上,底有一、二数目字号为记者佳”,此一阶段钧瓷器型以花盆、盆托、鼓钉洗、出戟尊等为主。

钧窑月白釉紫斑双系壶(元)钧窑月白釉紫斑双系壶(元)

钧瓷从北宋末年兴起,历经金、元、明发展演变,以高温铜红釉烧制技术及其复杂的窑变机理著称于世,形成钧窑绚丽多彩、艳美绝伦的釉色表征,赢得皇室和官府的青睐,成为“官钧”。这一变化反映了统治阶层从宋代崇尚淡雅、质朴、温和的审美情趣向金、元、明时期追求绚丽夺目、五彩斑斓的审美转变。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