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以水面船舶、浮标、水上平台、水底固定架以及潜标为载体,综合应用流速仪、定位仪等设备,采用定点或走航的观测方式测定水流垂线分层流速和流向。
垂线流速观测是在机械式海流计应用后出现的测流方式,最初是以锚定的船只为载体,利用绞车和钢丝绳悬挂海流计逐层进行观测。自记海流计出现后,可以悬挂多台海流计同时观测各分层流速流向数据。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的问世,使不扰动水体的观测和走航观测成为现实,如图所示。
根据观测目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近岸工程类观测和海洋调查类观测,二者在观测过程中的分层方式、观测历时及准确度标准有较大差异。①近岸工程类观测。分层方式依据测站处观测时水深(H)确定,通常最多分为六层,各层测点位置为:表层(水面下0.2米~0.5米)、0.2H、0.4H、0.6H、0.8H、底层(底面上0.2米~0.5米处)。水深较浅时适当减少层数。准确度为流速±0.05米/秒,流向±2°。定点测流的观测历时一般不少于100秒。②海洋调查类观测。分层方式为表层(水面下3.0米以内)、底层(底面上2.0米),其他各层测点位置为:水面下30米以内每5.0米处、在50~150米间每25米处,150米以下测点位置间隔不小于50米。准确度为流速±0.05米/秒,流向±5°,观测历时3分钟。连续观测不少于25小时(时间间隔不大于1小时)。观测方法包括船只锚碇测流、锚碇潜标测流、锚碇明标测流和走航测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