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公司开发的一种基于包传输的高速点对点连接的总线标准,主要用于处理器芯片与桥片间或者处理器芯片之间的互连。为了替代其中央处理器(CPU)产品中的前端总线架构,Intel公司首次在Nehalem微架构的CPU中引入QPI(快速通道互联)总线,主要用于与美国超威半导体公司(AMD)的端到端总线技术(HT总线)竞争。
QPI总线包含两个20位的独立数据通道,分别为发送通道和接收通道,且每通道还配备单独的时钟信号。QPI总线共有42个信号,由于采用了差分信号传输技术,QPI总线的信号线共84根。QPI总线采用了双倍数据速率(DDR)传输,在每个时钟周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各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因此一个时钟周期传输两次。QPI实现了全双工工作模式,在发送的同时可以接收另一端传来的数据。QPI中基本数据发送单元是80位大小的QPI数据包,每两个时钟周期完成一次一个QPI数据包的发送。在这两个时钟周期内,一个QPI数据包分为四次发送,每次发送20比特。每个80位的QPI数据包,64位为数据部分,8位用于CRC错误校验,8位是链路层包头。
QPI的运行频率有2.4吉赫、2.93吉赫、3.2吉赫、4.0吉赫。运行在3.2吉赫下的总线带宽为:3.2吉赫×2比特每秒每赫兹(双倍数据发送速率)× 20(QPI连接宽度)× (64/80)(数据比特数/数据包比特数)× 2(发送和接收)÷ 8(每字节比特数)=25.6吉比特每秒。
相较于传统的前端总线,QPI总线的每通道由多对差分信号传输线组成,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频率;QPI总线拥有更高的总线带宽,更低的传输延时以及较少的引脚数量。QPI总线不仅可以用于处理器与桥片之间互连组成单处理器系统,还可支持多处理器互连,组成多处理器计算机系统。QPI总线应用于Intel公司在Nehalem架构后的处理器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