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年约公元前336年。生于塔兰图姆。早年在家里接受音乐教育,后跟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克塞诺菲利斯[注]学习,最终投入亚里士多德门下,成为漫步学派的成员。
阿里斯托克塞努斯著述丰富,按照《苏达辞书》的说法,他曾留下453卷作品,但是流传至今的仅有《和声学原理》及《韵律原理》等音乐学著作残篇。另外我们还能读到他写作的关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等人的传记片段。
阿里斯托克塞努斯的和声说理论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很大影响。他批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的和声学概念,指出他们将音高、音程等音乐概念完全还原成数学比例关系是错误的。同时,他也不满意完全经验主义式的研究进路,只关注乐器的调音方式,通过人耳来判断最小音程的间隔。阿里斯托克塞努斯认为和声学的研究对象是“旋律”,并将和声学构建成亚里士多德《后分析篇》中描述的严格科学。他认为和声学的任务在于,通过听觉辨识出旋律的组成,从听觉经验中概括出具体的音乐原理,并用这些原理解释一段旋律是否和谐。他还整理了之前的希腊音阶体系,重新划分了音程。另外,阿里斯托克塞努斯对于音乐和诗歌的韵律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还复活了柏拉图在《斐多》中提到的一个观点,认为灵魂是一种和谐。
阿里斯托克塞努斯是最早写作哲学家传记的人之一。他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传记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被后世的新柏拉图主义者使用;而他的关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传记则充满了流言和诽谤,反映了当时学派间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