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悬架指由外部能源产生主动控制力的悬架。主动悬架又可分为全主动悬架和半主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的概念由美国专家M.J.克罗斯比(M.J.Crosby)和美国学者D.卡诺普(Dean Karnopp)于1973年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得以应用。由于减振器阻尼特性的改变要比弹簧刚度改变容易,所以半主动悬架主要由不可变刚度的弹簧和可变阻尼减振器组成。半主动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或减振器的阻尼系数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节,仅驱动电磁阀需要耗费能量。半主动悬架控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阻尼系数方面,即可调阻尼减振器作为执行结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车身加速度和汽车行驶状态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计算并发出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或无级调节。全主动悬架是用力发生器代替了被动悬架系统中的弹簧阻尼构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控制器根据系统输出的测量值计算出力发生器应产生的力的大小(控制信号),力发生器跟踪控制信号形成真正的悬架力。主动悬架设计的难点之一是如何设计控制律使力发生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控制信号。主动悬架能够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但主动悬架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随着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传感器、微处理器与液控、电控元件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悬架将在车辆上得到广泛应用。
首页
[{"ID":42423,"Name":"工学"},{"ID":88847,"Name":"控制科学与工程"},{"ID":144136,"Name":"运动控制"},{"ID":144149,"Name":"汽车控制"},{"ID":144152,"Name":"能效优化控制"}]
. 工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运动控制 . 汽车控制 . 能效优化控制主动悬架控制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最后更新 2023-04-26
浏览 168次
利用主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特性并能依据车辆行驶条件,如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等自适应地进行动态调节,从而使悬架系统能够始终保持最优减振状态的控制技术。
- 英文名称
-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 所属学科
- 控制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