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政策是国家处理国际问题与对外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指导方针,是国家对外行为的准则。主权国家不仅有对内活动,还要通过超越其领土边界的对外活动而促进其经济发展、扩大其政治影响、加速其社会繁荣。对外政策的取向是对外活动的具体体现。对外政策从属于对外战略,既具有根本原则性,又具有特定前提下的灵活性。在对外政策的实现过程中要分清事情轻重缓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要防止政策僵硬化,又要保持一定限度内的原则性。
对外政策的立场与基本原则,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和发展对外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待具体事情所持的态度、坚持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对外政策的立场与基本原则是一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国际局势的具体变化以及一国国家利益的驱动对该国对外活动的具体实践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讲,包括对国际局势发展趋势的认识,对国际社会有关国家、尤其是周边邻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对国际舆论的把握,以及对国内利益、国家实力、意识形态、社会文化传统与民族心理等的考量等。
对外政策的目标,主要是指一国通过从事对外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境地。对外政策以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对外战略所规定的利益为目标而制定,因此在政策拟定时必然要将本国对外利益的满足程度视为首要的评价标准。
对外政策的任务,主要是指一国在常规对外活动中必须完成的既定工作,同时也是对外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要求的体现。各国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所规定的对外政策任务不同,但总的来讲,都以维护本国利益、求得自身生存、安全、发展为根本任务。
对外政策类型多样。由于外交活动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各国为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主动,会避免暴露自身外交意图,在对外活动中采取秘密或伪装等方式开展工作,从而增加了人们对其外交政策做出正确判断的难度。由于对外政策的交叉适用性较强,要对一国对外政策做严格的区分并不容易,但通过一国的基本对外政策倾向及其外交实践涉及的范围、领域,仍能对其对外政策做出大致的分类。比如,全球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双边与多边关系政策、干涉主义与不干涉主义政策、结盟与不结盟政策、问题领域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