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传播学 . 人际传播 . 〔基本概念〕 . 人际传播基础

我—你传播

/i-and-you communication/
条目作者张放沈荟
条目作者张放

张放

沈荟

沈荟

最后更新 2024-01-13
浏览 153
最后更新 2024-01-13
浏览 15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个体将他人视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角色进行交流沟通的人际传播形态。又称我—你关系。

英文名称
i-and-you communication
又称
我—你关系
所属学科
传播学

是奥地利哲学家、翻译家M.布伯(Martin Buber)提出的非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之间连续谱中的三种典型形态之一,是接近非人际传播一极的人际传播形态。我—你传播是在人与人的互动活动中占比最大的一种互动形式。在这种形式中,个体不仅将他人视为作为物的“它”,而且当作另一个主体的“你”进行交流沟通。但与此同时,又并未将对方视为特定的、有个性的、需要单独对待的个体,而是将对方当作一种普遍性的社会角色来进行交流沟通。

我—你传播源于人类的高度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在高度社会化和社会分工高度细化之后,深层交往的关系模式已经不能应对大量重复性的社会性人际传播,而这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并不需要很强的人际关系来维系。因此在我—你传播中,主体对客体产生一种符号化、抽象化的认知,通过接近程序化的模式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有效地避免情感互动,减少认知与交流成本,提高效率。例如,日常生活中顾客与业务人员的对话就是一种典型的我—你传播,双方均以一种社会角色身份按照相应的交流规则进行交流沟通。这种传播虽然重视一部分人的因素,但并不完整。

在新媒体环境下,这种建立于社会角色之上的交流沟通大量增加,虽然在众多一对一传播(如网络购物、网络客服等)中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情感性语句(如“亲,收到了吗”),但其显然并非是一种真正的情感互动,而更趋于一种程序化的礼貌性交流沟通,因此其依然被认定为我—你传播。

  • WOOD J T.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everyday encounters (2nd edition).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199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