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剧照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卒于瑞士特洛什纳。父亲是爱尔兰裔英国富商,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6岁父母离婚,随母亲住在荷兰。自幼受到良好、全面而严格的艺术训练,酷爱芭蕾,师从荷兰名师S.加斯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营养不良碾碎了她的“芭蕾梦”,后逐渐与舞台和电影结缘。她在轻歌剧《鞑靼酱》中的演出让自己获得了首部电影《天堂里的笑声》(1951)里的女侍角色。后因在百老汇舞台剧《姬姬》中的出色演出,被导演W.惠勒看中,获邀主演《罗马假日》(1953),一举成名,荣获了奥斯卡奖、金球奖(剧情类)、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和英国电影学院的最佳女演员奖。
她身上所具备的清纯典雅的贵族气质,奠定了一种新的女性美观念。赫本此后主演的《萨布里娜》(又名《龙凤配》,1954)、《修女故事》(又名《修女传》,1959)、《蒂凡尼的早餐》(1961)和《等到天黑》(又名《盲女惊魂记》,1967)曾4次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其中,因《修女故事》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女演员奖。1963年又以《谜中谜》第3次获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演员奖。1964年主演的音乐喜剧片《窈窕淑女》,她虽因个人没有亲自演唱而不能提名奥斯卡奖,但该片荣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等8项奥斯卡奖。
赫本在30年的艺术生涯中共拍摄了26部电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她演艺事业的巅峰期,主演或出演了《战争与和平》(1956)、《上流社会》(1956)、《黄昏之恋》(1957)、《甜姐儿》(1957)、《如何盗窃100万》(又名《偷龙转凤》,1966)、《丽人行》(1967)等重要影片。1967年后一度退隐,1976年重返影坛,出演了《罗宾与玛丽安》(1976)、《血统》(1979)、《皆大欢喜》(1981)、《永远》(1989)等影片,均因无法超越先前已成定式的少女形象和随着妇女解放运动高涨,不能满足时代对“新女性”的呼唤而反响平平。后再次退出影坛转向公益事业,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直到去世。
1992年,美国演员工会和英国电影学院分别授予她终身成就奖、特别奖,1993年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授予她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