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医学实践中,有些犯罪分子为掩盖罪行,在人死亡后通过灌胃等手段将毒物注入体内,造成受害者服毒自杀的假象,以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鉴别生前服毒和死后染毒非常重要。
判定毒物是生前服毒还是死后染毒,主要依据中毒死者体内是否能检出中毒毒物生物标志物,即毒物原体及其代谢产物。一般情况下,生前服毒者,可在体内同时检出毒物原体和代谢产物,而死后染毒仅在胃内或注射局部检出毒物原体,体内检测不到其代谢产物。
毒物在体内的代谢即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可分为I相和Ⅱ相代谢反应。I相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反应,使毒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或暴露出极性基团,使多数毒物灭活,但也可使少数毒物活化。Ⅱ相为结合反应。该反应将I相反应中引入或暴露的极性基团与内源性的化学成分结合,使毒物活性降低或灭活、极性增加而易于排出体外,该步反应产物称Ⅱ相代谢产物。各种毒物在体内的转化过程不同,有的只经一步转化,有的完全不变以原体经肾脏排出,有的经多步转化生成多个代谢产物。
但是,将毒物代谢物作为生前服毒的依据也存在一些下问题:①有些毒物,如有机磷农药、镇静安眠药等,在保存检材或埋藏尸体内可发生分解,其分解物与毒物I相代谢产物一致,有些毒物只有I相代谢物而无Ⅱ相代谢物,或Ⅱ相代谢物含量过低不易检测。因此,仅检出I相代谢产物也无法肯定生前服毒。②有些毒物原体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代谢、排泄较快,体内检出时间短,未检出毒物代谢物也不能轻易否定生前服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