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青是中国绿茶最早的制作方法,始于唐代。据《茶经》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中国蒸青绿茶的主产区在台湾地区和湖北恩施,主要有玉露茶和煎茶两种。
蒸青绿茶
茶鲜叶经过摊放、蒸汽杀青、揉捻、炒干等工序制成的茶产品。因采用蒸汽进行杀青而得名。
- 英文名称
- steam-fixed green tea
- 所属学科
- 园艺学
初制的加工工艺流程为:蒸青→粗揉→揉捻→中揉→精揉→烘干。①蒸青。采用高温蒸汽对茶鲜叶进行杀青处理。蒸汽的穿透力强,可彻底钝化叶内酶活性,同时高湿的环境利于绿润色泽的形成,是蒸青绿茶风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蒸汽杀青要掌握“高温快速”的原则,蒸青时间80~100秒,具体根据投叶量、蒸气压和茶鲜叶嫩度等条件而定。蒸汽杀青完的叶子温度较高,含水率较鲜叶会有所提高,为避免叶子互相黏叠,需对叶子进行快速散叶和除湿。以外形色泽鲜绿,无红梗红叶、无团块,清香持久为适度。②粗揉。在粗揉机内的热风和机械力的作用下,茶在制品发生搅拌和揉压,使茶叶各部分的水分均匀分布并不断蒸发,同时挤出茶汁,形成蒸青绿茶特有的深绿油光色泽和紧圆挺直的条索。粗揉茶叶叶温保持在36℃左右,利于保持叶内水分蒸发速度和内部扩散速度的平衡,减重率在20%~30%。③揉捻。揉捻能弥补粗揉的不足,促使叶质柔软、色泽和水分均匀,进一步收紧茶条,便于后续揉捻和干燥工序的进行。老叶易揉碎,揉捻时间应短,为10~15分钟;嫩叶揉捻时间稍长,为15~20分钟。④中揉。中揉的作用在于进一步去除叶内水分,解散团块,并整形,便于下一步精揉操作。中揉时茶在制品时一边搅拌一边揉压,叶表温度保持在35℃左右,时间20~25分钟,含水率达到30%~35%为适度,中揉叶以叶色青黑有光泽,条索精细匀整为适度。⑤精揉。精揉是蒸青绿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作用在于进一步整形,使条索圆结紧直,并进一步去除水分。在精揉机的机械力作用下,茶叶在制品揉盘上前后往复揉搓,形成细长紧直的外形,同时将叶内水分揉至表面,通过揉筒的加热促使水分蒸发,进而形成蒸青特有的外形和香气。精揉时嫩叶叶温保持在34~38℃,老叶叶温保持在38~40℃,时间30~40分钟,含水率达到13%左右为适度,精揉叶以茶条圆紧挺直,有尖峰、少断碎,色泽深绿或鲜绿有油光为宜。⑥烘干。干燥茶样、固定茶条外形,挥发青草气,促进香气形成。蒸青烘干以低温慢速为宜,嫩叶在65℃烘干,普通叶70~75℃烘干,老叶75~80℃烘干,时间20~25分钟,含水率达到3%~4%为适度。
因茶叶制作工艺不同,形成了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的独特“三绿”品质特征。成品茶外形条索紧细、匀称挺直,清香较长,滋味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