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帕尔马,卒于罗马。早在1961年,他就给导演P.P.帕索里尼执导的影片《乞丐》当副导演。1962年,他独立拍摄了处女作《死神》。这部反映罗马下层生活的抒情式影片具有社会批判内容,视觉风格精致,镜头流畅从容,取景别致。这些技巧在他1964年拍摄的自传式影片《革命之前》里运用得更加精湛,既显露出帕索里尼对他创作的影响,又展现出他优于帕索里尼的现代主义电影手法的流畅和纯熟。1968年,他的影片《同伴》讥讽了资产阶级消费社会的习俗,也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末意大利青年的反抗情绪。1970年,导演了反法西斯题材影片《蜘蛛的战略》,将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常用的标志性闪回倒叙手法处理得更为创新和细腻。1971年,根据A.莫拉维亚作品改编他导演的《国教教徒》,体现出他是意大利政治性艺术电影的杰出代表人之一。同年,他还执导了反映尖锐社会问题的采访报道式纪录片《穷人早死》。
贝托鲁奇不断地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艺术探索。1972年,他拍摄了带有弗洛伊德主义意味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影片由于M.白兰度的参加和大胆的色情场面而成为西方世界卖座片。同样的情节内容也出现在他那部描写母亲和少年儿子之间关系的影片《月亮》(1979)里。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二十世纪》(1976,又名《1900年》),描绘了意大利半个世纪里不同历史时期的画卷,反映了意大利农民运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形成,也表现了游击队活动和战胜法西斯的斗争。1981年,他拍摄了《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影片内容涉及意大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987年,他执导的由意大利、中国、英国合拍的《末代皇帝》,站在挖掘人物心理和人性深度的西方视角,不乏“窥视”意味地展现了存在于“他者”视域中的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及皇帝溥仪的特殊人生,获得第60届美国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等9项大奖。继《末代皇帝》后,他执导了《遮蔽的天空》(1990)和《小活佛》(1993),完成了他的“东方三部曲”。1996年执导的《偷香》和2012年的《我和你》都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贝托鲁奇作为意大利新浪潮的电影导演,作品中精致的结构和娴熟的技巧承袭了法国现代主义电影的衣钵,以更富创新的精神在视觉风格和艺术手法上引领了意大利电影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代潮流。2007年,获第64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1年,获第64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第25届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