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于1972年。每年1月在荷兰鹿特丹举行。1972年夏,资深影迷和影展策划人H.巴尔斯在鹿特丹组织了一场被媒体评论为“相当先锋”的电影展映活动,选映的作品多是欧美独立制作和先锋作品,这是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前身。
该影展参展对象只针对年轻创作者。15部入围作品只接受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影展主要活动项目有三大部分:“光明未来”“幽灵重现”和“讯号”。各单元都可包括长短片、影像装置展及现场表演。另外还专门为DV电影立项,每个入选项目可以获两万欧元的制作费。该电影节主要奖项是老虎奖。老虎奖共设置三个名额,排名不分高下,体现着电影节反对传统、鼓励创新的创办宗旨,同时有效避免了评委们意见的折中和平庸。
电影节注重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新晋青年导演的关注和扶持。毫不妥协的选片标准和对全球独立影业视觉语汇变化的关注,使得电影节成为欧洲五大电影节之一。在鹿特丹市政府与赞助商的资金支持下,每一届的电影节都不断做出自我革新,对以青年人为创作主体的独立电影和视觉实验始终不离不弃。中国电影导演娄烨、张元、贾樟柯、何建军、韩杰等都曾获该电影节的资助。中国影片《北京杂种》《苏州河》《赖小子》等都曾在该电影节上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