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学 . 影视学 . 影视导演 . 〔 人物〕 . 〔 意大利〕

安东尼奥尼,M.

/Michelangelo Antonioni/
条目作者陈梅撰许婧修订
条目作者陈梅撰

陈梅撰

许婧修订

许婧修订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90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9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12-09-29~2007-07-30)

意大利电影导演。


英文名称
Michelangelo Antonioni
国籍
意大利
出生日期
1912-09-29
去世日期
2007-07-30
出生地点
费拉拉
去世地点
罗马
代表作品
《奇遇》《夜》《蚀》《红色沙漠》

生于费拉拉,卒于罗马。早年从事过记者、影视评论等工作。1939年开始,在法西斯官方电影刊物《电影》从事影评工作。1940年,短期就读于罗马电影实验中心。20世纪40年代,拍摄了《波河上的人们》(1947)、《联合国》(1948)、《甜蜜的谎言》(1949)等带有现实主义风格的短片。安东尼奥尼的创作可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1950年,导演故事长片《一个爱情的故事》,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随后,相继执导了《妖魔的别墅》(1950)、《被征服的人们》(1952)、《城市里的爱情》(1953,集锦片,包括《不戴茶花的茶花女》和《自杀的诱惑》)、《女朋友们》(1955)、《呐喊》(1957)等影片,初步显示了其挖掘电影表现潜力和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艺术倾向,并将长镜头的运用推向极致。

1960年,导演影片《奇遇》,获第1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引起影坛轰动,开启了他的中期创作。1961年,导演《夜》,通过对一对夫妻一天一夜的生活状态描写,表现出他们情感的疏离与内心的痛苦,获第11届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62年,导演《蚀》,表现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年轻妇女两段互无联系的爱情经历。《奇遇》《夜》《蚀》三部影片组成了现代爱情故事三部曲。1964年,导演他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红色沙漠》,因出色的色彩掌控,被评论家誉为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片,获第29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之后,安东尼奥尼的创作进入后期阶段。1966年,导演《放大》,讲述一名摄影师在公园里偷拍一对情人,放大照片时意外地发现卷入到一桩不寻常的杀人案件中,获第20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1970年,导演《扎布里斯基角》,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1973年,导演纪录片《中国》。1975年,导演《职业:记者》(又名《过客》),讲述了一名新闻记者去撒哈拉沙漠采访的故事。之后,拍摄了《奥伯瓦尔德的秘密》(1980)和《一个女人的身份证明》(1982)等。1995年,与W.文德斯联合执导《云上的日子》,获第52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奖。2004年,与王家卫、S.索德伯格联合执导三段式影片《爱神》。

安东尼奥尼的早期、中期作品,奠定了他在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些影片探索了现代意大利中产阶层面对社会的急剧变革,在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上的变化,成功地揭示了他们空虚冷漠的内心世界,同时无情地批判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的劳工阶层,延伸了新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层面。他的影片以“无情节”、反通俗化、有间离效果为风格,长于“生活流”技巧,大量采用象征和隐喻等抽象手法,保持故事的开放性结局,擅长深焦镜头和运动摄影的长镜头,特别是以大自然景象和建筑物的稳定来反衬人物情感的易变,创造出空虚、寂寞的现代社会的寓言式场景。现代爱情故事三部曲已成为现代电影手法的经典之作。后期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比较庞杂,立意于观察外部物质世界的纷乱现象。安东尼奥尼所熟悉和代表的是虚弱的意大利中产阶层,他本人承认自己只能提出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却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但他的影片超越了新现实主义的逼真性追求,以新颖独到的结构与手法解剖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意蕴,为西方现代电影开拓了一条新路,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审美和创作。1983年,获第40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奖。1993年,获第6届欧洲电影奖终身成就奖。1995年,获第67届美国电影奥斯卡奖终身成就奖。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