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中国地理 . 天津市 . 〔名胜、古迹、遗址〕

独乐寺

/Dule temple/
条目作者戴学来

戴学来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6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6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天津市境内的古代佛教寺庙。又称大佛寺。

英文名称
Dule temple
所属学科
中国地理

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城关镇武定街西段北侧。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始建于唐代(618~907),辽统和二年(984)重建,后经金、元、明、清各代的多次修葺。寺内东部为僧房,西部为行宫,中部为寺庙的主体建筑。主体建筑由山门,东西配殿和观音阁组成,其中山门和观音阁属辽代建筑,为寺中现存年代最早的建筑。

山门为面阔3间,进深2间的单层建筑(图1)。高约10米,内有立柱12根。顶为五脊四坡单檐庑殿顶,坡度平缓,檐角翘起如飞翼。正脊两端各有鸱尾,翅转向内。山门前悬挂匾额“独乐寺”的题字,相传为明严嵩(1480~1576)的手笔。前稍间有二护卫金刚力士泥塑像分立左右,俗称“哼哈二将”。

图1 独乐寺山门图1 独乐寺山门

图2 独乐寺观音阁图2 独乐寺观音阁

观音阁为独乐寺正殿,面阔5间,进深4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图2)。外观2层,中有腰檐和暗层,实为3层,上覆单檐歇山屋顶,总高19.73米。观音阁建筑结构构件的处理十分丰富,共使用24种斗拱形式,梁、柱、斗枋数以千计。四周列柱两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上层外檐柱头斗拱各出三、四跳,突出飞檐深远。共有立柱28根,排列巧妙,疏密有致,立柱可起分散压力的作用。阁顶前沿悬挂的鎏金匾额之字“观音之阁”,相传为唐乾元元年(758)李白(701~762)所书。阁内有四角和六角形双层空井,使阁内空间得到充分利用。阁内中心的观音塑像,高16米,是中国现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塑像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观音阁下层四壁为彩绘壁画,绘有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每日清晨,阳光洒向独乐寺和观音塑像,使整个建筑越发美轮美奂,这一景色被称为独乐晨光。1989年,独乐寺入选为津门十景之一,景名即为独乐晨光。1961年独乐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蓟县》编纂委员会.天津市地名志 蓟县卷(18).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 天津市地方志编修委员会办公室.天津市志·地理志.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
  • 丁垚.发现独乐寺.建筑学报,2013,5:1-9.
  • 吴迪,周坚.千年古刹独乐寺建筑艺术考略.兰台世界,2015,9:144-145.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