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的蓄电池自放电速度(也称自放电率)不同,可用单位时间内容量降低的百分数表示,相对而言锂离子电池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
从自放电对电池的影响,可以将自放电分为两种:①损失容量能够可逆得到补偿的自放电;②损失容量无法可逆补偿的自放电。
按照这两种分类,可以给出一些自放电的原因。造成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是发生了可逆放电反应,原理跟电池正常放电反应一致。不同点是正常放电电子路径为外电路、反应速率很快;自放电的电子路径是电解液、反应速率很慢。造成不可逆容量损失的原因为当电池内部发生了不可逆反应时,所造成的容量损失即为不可逆容量损失的。所发生不可逆反应的类型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情况:①正极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②负极材料与电解液发生的不可逆反应〔化成时形成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膜)就是为了保护负极不受电解液的腐蚀〕;③电解液自身所带杂质引起的不可逆反应(如溶剂中CO2可能发生的反应)。类似的反应不可逆地消耗了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进而损失了电池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