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概念界定上,影视教育通常是指其狭义概念,即以培养专业影像生产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影视制作教育,也称影像生产人才教育。广义上还包括影视人文学教育和影视媒介素养教育。不同的教育目标使这几类影视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体制与方法。
影视教育
以电影电视的活动影像为对象的教育活动的通称。
- 英文名称
- film and television education
- 所属学科
- 影视学
影像生产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一直是影视教育的主体。影像媒体对从业者有不同的层次需求,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机构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以基本影像媒体素质及专业技术为目标的中短期非学历教育。这类教育的性质属于影视媒体素质教育和专业人才的准备及补充性教育。从电影诞生不久就出现的培训学校,到现在还广泛存在的各种艺校、技校,以及专业院校和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进修班和训练课程,甚至为应付影视相关专业的艺考出现的大量培训机构等大都属此类。
②以本专科学历教育为主的影视专业制作人才培养,在数量上占了当前影视教育的最大部分,其主要内容是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和文化素质。这类教育虽然与专业精英人才的培养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很接近,但是在专业的针对性和训练强度方面略显不足。其特点是侧重专业所需的综合素质教育,为进一步学习和在工作中成长打下扎实基础。
③以培养相对精英化的从业人员为目标的专业影视教育。此类包括少数专业影视院校的创作类高学历人才培养,以及有一定从业经验和创作成就的从业人员的回炉进修、创作工作坊等。多数专业影视院校除制作类专业之外,还设置编剧和管理类专业。这些学校对技术操作、训练经验和创造力培养非常重视。这类教育入学筛选比较严格,专业划分比较细致,训练的强度和针对性都比较高。
专业影视教育不仅包括专业学历教育,而且包括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和非影视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影视专业培训。专业影视教育侧重专业水平的提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1世纪后,新媒体影像开始大规模进入影视学校的教育体系,培养新媒体制作人才的专业和课程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影视人文学教育是指以影视活动影像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人才的培养教育,或称为影视理论人才的培养。存在于综合大学的人文科学研究生教育之中,以及专业艺术院校的理论专业之中。早期影视理论人才大多是从影视产业和其他人文科学领域转到影视研究领域的。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影视教育普遍进入西方的大学体系,影视理论人才开始多出自高等教育体系。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等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影视理论得以丰富发展,影视理论人才培养与人文科学的教育体系开始深入结合。
影视人文学教育起初只是影视本体和影视艺术史的教学,被认为是影视专业创作人才教育的辅助系统,后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人文科学研究领域。影视人文学教育广泛运用现代人文科学知识与方法,研究影视媒体在社会体系中的位置与运作机制。影视人文学教育重视理论人才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训练,逐渐形成了一个与制作体系相对独立的学术领域和教育领域。
影视媒介素养教育以提高全民的视听媒体认识水平为目标,旨在使全民能够较好地利用影音媒体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影音媒体作为技术手段在各类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影音媒体素材成为不可或缺的学术资源。视听媒体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从基础教育到专业学术研究的各种层次,也拓展到了各种非学术的学习和教育领域。这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体素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对不同领域的教育理念和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与影音媒体有关的学术领域得到开拓。如基于影音媒体发展而诞生的虚拟影像、虚拟现实、交互影像、图像档案学、影像史学、影像人类学等,都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开拓。影视教育将随着影音媒体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地走出专业从业人员教育的限制,进入更广泛的教育领域。
发展影视教育必须处理好四个关系。
①人文素养与专业能力、创造力的关系。活动影像是建立在复杂的技术手段基础之上的。无论创作还是利用影像媒介,都需要对媒介规律有深入了解,并具有理解和运用的创造性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知识结构设计和技能训练方法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真正质量。
②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关系。影视媒体的视听表达特性决定了影视教育与其他教育大为不同。对影视媒介的实践运用,有助于提高对影音媒体的把握能力和前瞻性认识。高质量的技能训练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的结合,是对媒介深入理解的基础。
③“专”与“通”的关系。影视生产分工细致,对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影像生产人才教育既需要非常精细化的专业教育,同时需要全面的、丰富的人文艺术知识教育。欧美影视院校对“专”与“通”的关系有不同理解,美国专业设置相对宽泛,而欧洲更细致地接近于影视生产的部门划分。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分别兼顾了“专”与“通”的不同方面。在影视人文学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中同样需要处理好这类关系,才能使受教育者更有好地理解和利用影视媒介。
④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在专业影视制作教育中尤为重要。影视生产人才的专业性特征和对艺术创造能力的关注,使得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对于培养影视艺术人才有明显缺陷。相对宽泛的专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发展方向和课程选择,设计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小班教学和个体化的创作实践教学与辅导结合的教学方法等,都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个性鲜明的艺术创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