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培养,使农民一方面掌握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生产操作方法,另一方面掌握一定的职业规范和职业准则,从而具有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和资格。职业技能培训由政府委托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需要用人的企业举办。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特征是:①形式灵活多样,通常包括课堂讲授和现场实践两个环节,能紧随社会需求和区域产业特点以及职业岗位的特定要求及时调整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②周期不固定,视具体培训内容而定,一般较短。③针对性较强,旨在提升农民获取工作机会的能力及其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④对接受培训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不作统一的硬性规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国家层面实施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包括“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工程”“ 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培训对象、目标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培训内容包括: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农业环境保护、绿色农业、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的知识和技术,以提高农民的环保理念和食品安全意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的知识以及管理技能,以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以提高农民职业道德水平、法律意识和政策认知水平;非农就业技能和知识,以提高农民转岗就业的能力。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前提,是衔接农民与劳动力市场的桥梁,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公平参与就业岗位竞争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