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氆氇”为藏语音译,是雪域高原特有的羊毛织品。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进西藏时,将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入,之后以西藏出产的羊毛织成毛织物——氆氇。宋代,西藏曾以红色氆氇进贡朝廷。
依据绵羊毛质地的差异和做工的精细,氆氇可以分为7个等级:①“谢玛”是最优质的一种氆氇,选用柔软的羊颈下的毛来纺织,经纬线均用羊毛。过去多为贵族穿用。②“布珠”选用羊肩背之毛,质量略次于“谢玛”,一般用来做藏袍和裤子。③“噶夏”选用羊胸部毛,根据色彩的搭配和规格可分为做长袍的衣料、做藏靴的面料及妇女身前所围的邦典(彩色围裙)。④“泰尔玛”又称“梯珠”,选用的羊毛质量不等,多为棕、黑二色,一般用来做藏袍和僧服。⑤“格毪”是用山羊毛纺织的极粗毛布,用于普通老百姓制作卧具或缝制口袋。⑥“朱视”均为高级卧具的原料,其中长绒和短绒较为普遍。⑦“漆孜”选用的羊毛质量不限,通常用于制作冬装。
制作“谢玛”氆氇的工艺要求最高,也最为烦琐、复杂。首先需要用纺车将处理后的羊毛卷纺成均匀细致的毛线,缠成球形后作为织氆氇的纬线备用。其次将细长软毛纺成比纬线还细的经线。然后用木质机(藏语称“他赤”)织氆氇。之后,经过刮毛火燎、脚踩、滚压、晾晒等复杂工序,便可进行染色操作。氆氇质地越差,工序就越少且越简单。
氆氇的色彩和装饰纹样别具特色。藏族服饰的色彩亮丽,纯度很高,近于原色。较常见的纹样除了白、黑、蓝、红、赭、青等单色氆氇外,还有毛织扎染的色条氆氇和十字花氆氇。色条氆氇是用各种色线织成的宽窄不等的色条。十字花氆氇,色彩浓重深沉,织纹粗而密,以扎染法做团花、十字花等简约图案。
氆氇作为藏族传统纺织品,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对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