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法国文学 . 法国文学 . 【作家】

莫迪亚诺,P.

条目作者吴岳添

吴岳添

最后更新 2022-06-30
浏览 129
最后更新 2022-06-30
浏览 12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45-07-30~  )

法国小说家。

拉丁文名称
Patrick Modiano
国籍
法国
出生日期
1945-07-30
出生地点
布洛涅-比扬古

生于巴黎西南郊的布洛涅-比扬古。父亲是意大利的犹太商人,经常在外面走私;母亲是比利时籍喜剧演员。为了减少“莫迪亚诺”这个犹太姓氏给孩子带来的麻烦,母亲为莫迪亚诺兄弟俩进行了洗礼,使他们成了天主教徒。然而弄巧成拙,莫迪亚诺从此被天主教徒视为犹太人,又被犹太人看成天主教徒,实际上成了没有身份的人。父母常年不在家,唯一的弟弟又过早夭亡,使他在童年时倍感孤独,从小就养成了好幻想的习惯。但他性格坚强,中学毕业后只在巴黎大学上了一年预科,就辍学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决心成为法国最伟大的犹太作家。

莫迪亚诺的小说大都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犹太人的命运。如《星形广场》(1968)借一莫迪亚诺,P.莫迪亚诺,P.个嬉笑怒骂的犹太青年之口,反映了占领时期犹太人的困境。《夜巡》(1969)的主人公是个双重间谍,同时为盖世太保和抵抗运动效力,他既不愿当叛徒,也成不了英雄,最后只能是个殉难者。《环城大道》(1972)的主人公怀着恐惧和温情去寻找他的父亲,因为他不清楚父亲是一个投机商还是一个被盖世太保追捕的犹太人。莫迪亚诺后来的小说也都是对往事的追溯。如《凄凉的别墅》(1975)写一位女演员与一个不愿意到阿尔及利亚服兵役的小伙子的爱情,那是12年前发生在一个温泉疗养地的故事,所有的细节都显得非常确切,但是偶尔的遗忘又会使人对这段经历产生怀疑。《户口簿》(1976)的叙述者只有20岁,他竟然记得出生之前的事情,肯定自己曾在占领时期的巴黎生活过。《暗店街》(1978)的主人公罗朗是一个侦探,他因患了遗忘症而把自己的前半生忘得一干二净,后来他利用学到的侦探工作的经验,依靠种种蛛丝马迹才回忆起自己在占领时期的遭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青春》(1980)、《结婚旅行》(1990)、《来自遗忘的深处》(1996)、《夜半撞车》(2003)到《青春咖啡馆》(2007),莫迪亚诺不断地发表作品,而且风格也有所变化,主人公不再急切地追寻自身存在的意义,而是以一种怀旧的情调来回忆过去。《青春》写的是一对35岁夫妇平静幸福的生活,他们偶尔回忆起15年前的困境,在60年代生活无着、贫困不堪,他们的青春黯淡无光,犹如处在犯罪冒险的噩梦之中。《八月的周日》(1986)讲述西尔维娅摆脱了粗鲁的丈夫,与情人在美丽的度假胜地尼斯双宿双飞。然而她身上佩戴的一颗南十字钻石却留给读者一连串的疑问,令人联想到稀世珍宝常常给主人带来的不幸。《来自遗忘的深处》写主人公在50岁时遇见了他在30年前的情人,不禁回首往事:他从另一个男人手里把她夺过来,然而她却跟一个富翁结了婚。现在这一切都只留下苦涩的回忆,最好把这些事情全都忘却。《夜半撞车》描写一个孤独的青年深夜在巴黎街头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P.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P.莫迪亚诺一辆轿车撞倒,醒来时那个女司机已不见踪影。于是他开始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回忆起早年生活的片断。小说通过他的不断寻找和反思,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青春咖啡馆》描写巴黎左岸的一家名为孔岱的咖啡馆,形形色色的青年来到这里徘徊流连,目的是为了追求幸福。少女露姬行为怪诞,经历丰富,最后却落得个自杀的结局。她就和许多来到咖啡馆之后又消失的青年一样,在度过青春之后却并未得到自己的幸福。这些故事没有提供答案,给读者留下了充分联想的余地。

莫迪亚诺的小说运用大量的回忆和想象,但是篇幅不长、情节简单,可以说开辟了一条与注重烦琐描写的新小说相反的道路,形成了兼顾文体和可读性的独特风格。他的小说把真实与虚构、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既确实存在又变幻不定的世界,以真实可信的故事来表现生活的不安和危险,加上结构紧凑、语言明快,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2014年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从而奠定了他作为当代第一流作家的地位。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