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司徒王允之兄子。王允设计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攻入长安(今陕西西安),杀王允并其全家,王凌逃归乡里。后举孝廉为吏,为发干长,后迁中山太守。坐事,髡刑五岁,当道扫除,遇曹操获赦,任为丞相掾。曹魏代汉后,魏文帝拜王凌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以功封宜城亭侯。魏明帝即位,历任扬州、豫州刺史,在任“咸得军民之欢心”“各有条教,意义甚美”。魏帝曹芳即位,迁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今安徽寿县),进爵南乡侯,后进位司空,仍负责江淮军政而拥有重兵。
正始十年(249),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曹爽,控制朝政,为安抚王凌,晋其位为太尉。王凌不满司马懿政变,表面服从,暗中筹划起兵推翻司马懿统治。嘉平三年(251)四月,司马懿获知王凌动向,亲率中军往征。面对大军的逼迫,王凌自知势单难敌,为避免战火,乃乘船单出,送上印绶、节钺,自缚投降。谓司马懿曰:“凌若有罪,公当折简召凌,何苦自来邪!”司马懿答曰:“以君非折简之客故耳。”司马懿遣步骑六百人押送王凌返京都,至项(今河南沈丘),王凌饮药自杀。王凌死后,为威慑反对者及防备曹魏宗室的反抗,司马懿将王凌及牵连者皆夷三族,已入葬的王凌被发冢、剖棺、暴尸三日,烧其印绶、朝服,裸身埋之;并将曹魏宗室王公全部集中,置于邺城,派重兵监守,命有司监察,不得与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