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500亩,其中水面700亩。
中南海始建于辽金时代,其建筑群定型于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营建新的皇宫,明朝宫城在前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皇城城墙因此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开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清朝定都北京后,将西苑大片土地改为民居,同时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围设置“内红墙”,御苑范围退缩至内红墙之内。顺治、康熙、乾隆诸帝均在中南海内兴建殿宇馆轩,作为避暑听政之所。同治(1862~1874)、光绪(1875~1908)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在12月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也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行礼时前往紫禁城。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逊位后,中南海被袁世凯占用,成为北洋政府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时期,中南海曾改名“新华宫”,此后又先后被用作北洋政府的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帅府”。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对民众开放。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接管北平(今北京),将国民党军委北平行营设在中南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南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驻地和部分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许多重要的历史性会议在这里召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居住和办公,成为全国的最高领导中心。
中南海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中枢的象征和代名词,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等中央党政领导机关的办公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