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乌兰、都兰、格尔木县,邻近县内也有少量分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机械化的普及,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粗壮结实、肌肉发达,头短小,耳小直立,颈长,前峰高而窄,后峰低而广。幼驼毛色多为灰色,长大后终生毛色以淡褐色为主,红色次之,灰色、白色的较少。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具有很强的耐受能力,抗寒、抗旱,尤其对风沙的抵抗力强,无风沙的好天气鼻孔全开,有风沙时鼻孔关闭。冬季低温不致冻死,夏季高温不影响行走。天热时迎雨而卧,前后膝肘分开,腹下有通风空隙;天冷时则缩紧膝肘,背风而卧,腹下无隙。耐粗饲、耐饥渴,贫瘠的荒漠草原多生长碱柴、茨盖、茨蓬、芦苇、芨芨草和红柳梭梭等带有硬刺和异味的植物,其他家畜不喜采食,却是骆驼的好饲草。
役用能力强,每峰平均驮170~250千克,短途可驮350千克;日行约25千克,连续赶路半个月不乏。产毛量4岁时最高,达4.15千克;青年公驼2.27~4.20千克,青年母驼2.17~3.34千克;成年公驼3.99~5.16千克,成年母驼3.05~3.14千克。产肉率较低,屠宰率约46.99%,净肉率约35.68%。随着季节和水草变化,产奶量有所不同,刚返青的早春日产奶0.5~0.7千克,青草盛期日产奶1.0~2.0千克。公驼一般4岁性成熟,5~6岁开始配种,利用年限在20岁以上,有明显的发情季节,一般12月开始至翌年4月结束。母驼一年四季发情,3岁性成熟,4岁开始配种。母驼发情期为14~24天(平均19天),怀胎的性别不同,妊娠期不同,一般妊娠期为374~419天。幼驼成活率约为90%,初生重公驼羔约39.91千克,母驼羔约39.99千克。
以群牧为主,自由采食青绿饲草,保持膘情、增强体质和抗逆性。一般分为由繁殖母驼、青年驼、驼羔和公驼组成的母驼群和由成年骟驼、后备公驼和淘汰母驼组成的骟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