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 . 宏观调控体系 . 宏观经济定向调控

宏观经济定向调控

/targete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条目作者刘书祥

刘书祥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9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调控的同时,定向采取具有结构调整性质的政策措施,以实现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均衡的调控方式。

英文名称
targete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宏观经济定向调控是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的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由于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供给面与需求面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为有效应对当前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政府创造性提出了定向调控的新思路。定向调控不仅是宏观经济区间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区间调控的深化。这主要体现在:

①从定向调控的思路来看,政府针对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与特点,调控思路由原来的“总量管理”向“结构调整”转变,不采取“强刺激”,不需要出台大规模的、全面的、涵盖所有领域的强力拉动总需求的刺激政策,而是在保持稳定增长的条件下,对宏观经济实施区间调控,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动摇。

②从定向调控的目标来看,宏观经济政策在落实过程中将保持中性,既注重稳定经济增长的短期政策,又要释放长期发展的经济潜力,二者兼顾,标本兼治。当前具体表现为,政府要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提出依靠改革的办法和运用市场的力量,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增长。

③从定向调控的具体措施来看,主要体现在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政策工具,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重点问题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找准“靶点”,定向调控。比如在投资方面,不盲目上马项目,以棚户区改造、推进铁路、城市基础建设、重大水利工程等为主;在消费方面,重点加强信息消费建设,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旅游消费发展;在实体经济方面,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政策落实。

宏观经济定向调控是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有保有压、有轻有重,根据不同时期、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的“微刺激”措施。其政策在具体领域也得到了充分体现。21世纪初的货币政策较好地体现了这种新的调控思路。比如2014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两次实施“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同年4月,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两个百分点。6月,央行再次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存准率0.5个百分点。由于这一政策与覆盖所有商业银行的“全面降准”有所不同,被市场称为“定向降准”。“定向降准”的实施,意味着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信贷投放较多的商业银行,可以享受更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投放能力因此增强,有助于引导资金进一步流向上述领域。

宏观经济定向调控是区间调控的深化,主要是确保实现总量目标的主要子目标不出现大的波动。定向调控的重要指向性在于,在机制上注重调动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通过改革为社会和企业创造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释放短期增长潜力。同时,定向调控又是改革导向的宏观调控。其对象是非总量性但对区间调控上下限的关键指标起重要影响的方面,如三大需求,公共产品的供给,大学生就业,农业、民生、生态等薄弱环节,故宏观经济定向调控也可称为结构性调控,其特点是将经济总量稳定增长与优化结构结合起来。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