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莫斯科的一个历史学教授家庭,幼年丧母。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1年在高加索作战,是《革命讽刺剧院》的组织者之一。曾在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读书。1923~1925年是全俄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成员,1926年开始成为《隘口》文学小组的领导人之一。1934年起为作协理事会成员,《文学报》的创建者。
1921年开始发表作品。开始时写诗,后转向散文创作。1928年发表第一部中篇小说《诗人》。卡塔耶夫作品的主题选自当代现实,主人公多为共产党员和苏联工人。中篇小说《心》(1928)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茹拉夫廖夫的故事,他看不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那些作为人民创造者的生产关系,以此批判了主人公迅速建立虚假共产主义的观点。最有名的中篇小说《牛奶》(1930)因其某些观点的含糊其辞而被批评美化富农。30年代的特写描写了国家的工业化和集体化,如特写集《大跃进》(1932)和《山上的人》(1934)。中篇小说《相遇》(1934)被评论家称为“年度最佳农村小说”。卡塔耶夫塑造了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建设者形象,如中篇小说《天涯海角》(1933)中的雅尔·彼杰尔松、《祖国》(1934)中的加斯帕良等。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在纯净的星辰下》写于1937年。
卡塔耶夫的小说具有社会哲理概括性、敏锐的政论性、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其创作充满对人的信心。他对人们的爱消除了阶级特征,这种爱大部分通过同情,甚至对阶级敌人的同情表现出来。卡塔耶夫认为,无产阶级作为“胜利者阶级”在当时是“能够宽容一切的阶级”。卡塔耶夫的创作具有细腻柔和的抒情风格,没有悲剧性特征和巨大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