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油田不同区块的配注量不同,合理配注必须通过计量来实现。通常采用水表或速度式流量计。
大庆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双波纹管差压式流量计,需每天加墨水、换卡片,手工计算瞬时和累计水量,计量误差较大,无法满足生产管理的要求。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采用安装简单、便于直读的水平螺翼湿式叶轮水表,采用复箱式结构,壳体内设测量室,从测量室周围的几个喷出口喷出射流,推动叶轮旋转,从而有效地利用了射流动能,测量准确度较高。湿式水表不需要水密封,结构简单,机械阻力小,具有较好的测量灵敏度。
70年代中期,油田开始注入含油污水,湿式水表的透明玻璃表盘内壁很容易被污油污染,不易看清读数,于是出现了干式水表,用非磁性钢制作充压腔和表盘间的隔离封盖,封盖上下设置一对磁钢,将叶轮旋转圈数传至表盘从动磁钢。这种水平螺翼干式水表成为油田注水的常用水表。
80年代后期出现了垂直螺翼干式水表,它比水平螺翼干式水表缩短水平安装长度0.5米,每座配水间建筑面积可减少1米2,在90年代得到大面积推广。
90年代末期,涡街流量计快速发展,由于具有无可动部件,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开始在注水计量中应用。其工作原理是在流体中插入一个多面角柱体,流体便会从角柱体两侧交替地产生旋涡,形成“涡街”。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旋涡的发生频率与流速成正比,通过测量旋涡频率实现流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