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勰的生卒年,诸家说法不一。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推定生于宋泰始(465~471)初年,卒于梁普通元年至二年(520~521)。李庆甲《刘勰卒年考》(1978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推定约生于泰始元年(465)左右,卒于梁中大通四年(532)。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前言》推定约生于宋泰始二年至三年(466~467)间,卒于梁大同四年至五年(538~539)间。
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莒县)。永嘉之乱,其先人南迁,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父刘尚,曾任越骑校尉。刘勰幼年丧父,家贫,不婚娶。自言七岁梦彩云若锦而采之。后入建康上定林寺依名僧僧祐,与之居处。僧祐学识渊博,曾编撰《弘明集》;定林寺又为建康名刹,寺中藏书极富。刘勰居寺十余年,精研佛典,历览古今经史百家及文学作品,区别部类,序而录之。
年三十,尝梦夜执丹漆礼器随孔子南行,始作《文心雕龙》。历时五年左右,至齐末而书成。时沈约负重名,刘勰欲得其输扬,无由自达,乃负书候约于车前,状若鬻货。约取读,大加赏,谓深得文理,常陈之几案。梁武帝天监(502~519)初,起家奉朝请,先后担任和兼任过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南康王萧绩记室、车骑仓曹参军、太末(今浙江衢州)令、步兵校尉、东宫通事舍人等职。昭明太子萧统爱好文学,甚加赏接。《文选》编撰,刘勰或与其事。中大通三年(531)四月,萧统卒。七月,萧纲继立为太子,东宫僚属易人。刘勰奉敕与释慧震于定林寺撰经,数年竣工,遂启求出家,先焚鬓发自誓,敕许之。乃于寺易僧服,法名慧地。
后世因刘勰兼任东宫通事舍人的时间较久,多称其为刘舍人。除《文心雕龙》外,刘勰尚有《灭惑论》(《弘明集》卷八)和《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会稽掇英总集》卷十六)两篇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