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达里诺尔,西至集二铁路。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30~100千米,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浑善达克为蒙古语,意为黄色的马驹。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沙地。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南部和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达里诺尔,西至集二铁路。东西长约360千米,南北宽30~100千米,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浑善达克为蒙古语,意为黄色的马驹。
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寒冷、风大、少雨、干旱。东、西部水分条件相差较大,西部水分较少,东部水分较多。年平均气温0~3℃,年温差和日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年降水350~400毫米,西北部为100~200毫米;年蒸发量为2000~2700毫米。冬春季风强而多,4~5月风速较大,年平均风速3.5~5米/秒,年大风日数50~80天,是中国沙区的大型风区。
沙地土壤类型以栗钙土为主,其次为棕钙土。沙地东南部有滦河上游段闪电河等,东部和中部有公格尔音郭勒河、锡林郭勒河、高格斯台河等。浑善达克沙地中湖泊也较发育,有110余个。东部为淡水湖,较大的有查干诺尔湖,位于阿巴嘎旗南部,面积为1.13万平方千米,盛产鲤、鲫、雅罗等鱼类;西部多为盐碱湖,碱矿储量较高,较大的盐湖有二连诺尔等。
浑善达克沙地大部分为第三纪的湖相黏土、沙质黏土和沙砾质层所组成的湖相地层,少数地区有花岗岩和变质岩露出,局部地区有玄武岩覆盖。地势由东南向西北缓缓降低,地面起伏不大,沙地边缘为剥蚀低山、丘陵,沙丘、湖泊、盆地及剥蚀高原交错分布。其中,固定沙丘占总面积的67.5%,半固定沙丘占19.6%,流动沙丘占12.9%。固定沙丘形态多为沙垄及沙垄—梁窝状沙丘,多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排列,沙垄之间常有同向延伸的平坦沙地与湖盆洼地呈有规律的交替出现。固定沙丘及低平地是沙生、盐生及草原等植被滋生、繁衍的场所,植物生长较好,盖度可达30%~50%(见图)。半固定沙丘呈斑点状散布在固定沙丘之间,由于受强烈的风蚀作用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西风坡普遍形成一个个圆形的风蚀窝,出现裸露的沙面。流动沙丘的主要形态是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链,并呈斑块状分布于半固定沙丘之间,宜于因地制宜、分片治理。
浑善达克沙地植被以草原植被为主,针阔叶乔木榆树疏林等地带性植被明显。浑善达克东端深入到大兴安岭南段西麓的草甸草原地带,西端楔入荒漠草原区。中间广大沙区处于半干旱草原带,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同时因沙丘固定程度、发育阶段等不同,形成的植被结构系统有明显的分异特征。高大沙丘常形成明显的阴阳坡,阳坡植被稀疏,主要为蒿类群丛;阴坡上除乔灌木外还分布有蒿属半灌木群丛、沙生丛生禾草、杂类草群丛等。东部覆沙较薄的地段,主要生长有冷蒿、细叶薹草、百里香、星毛委陵菜等。沙地中部地区的固定沙丘仍有榆树疏林,同时内蒙古沙蒿、冷蒿群丛分布广泛,伴生成分有木地肤、百里香、麻黄、木岩黄芪、羊柴等和耐旱的杂草及沙生冰草等组成的多种群丛。西部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植被以小叶锦鸡儿、矮锦鸡儿、内蒙古沙蒿、沙鞭群丛为主,混生有冷蒿、蒙古莸、沙蓝刺头、戈壁天冬、隐子草、沙生针茅等,组成了荒漠草原植被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