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以鄂尔多斯高原东胜—杭锦旗高原脊线为北界,黄河南岸平原以南,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对岸,呈东西带状,横越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东西长约400千米,东部宽15~20千米,西部宽50千米,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库布齐为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弯曲的黄河为弓,沙漠为弦。
库布齐沙漠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
世界第九大沙漠,中国第六大沙漠。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以鄂尔多斯高原东胜—杭锦旗高原脊线为北界,黄河南岸平原以南,西起巴彦高勒对岸,东至托克托对岸,呈东西带状,横越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东西长约400千米,东部宽15~20千米,西部宽50千米,面积约1.86万平方千米。库布齐为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弯曲的黄河为弓,沙漠为弦。
地质构造上属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坳河套断陷。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因下伏地貌、淤积物厚度等不同,沙丘高度、形态和流动程度也有差异。流动沙丘占沙漠总面积的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见图),其次为复合型沙丘;半固定沙丘占12.5%,有抛物线状沙丘和灌丛沙丘等;固定沙丘占26.5%,形态为梁窝状沙丘和灌丛沙堆。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多分布于沙漠边缘,并以南部为主。
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西部降水少,跨入了干旱区。该区气温高、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7.5℃,无霜期135~160天。年降水量150~400毫米,年蒸发量2100~2700毫米。年平均风速3~4米/秒,大风日数25~35天。沙漠东、西部的土壤植被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地带性土壤为栗钙土,西部则为棕钙土,西北部有部分灰漠土,河漫滩上还分布着不同程度的盐化浅色草甸土。地势平坦,多为河漫滩地和黄河阶地,沙漠北部有黄河流经242千米。沙漠中、东部有发源于高原脊线北侧的季节性沟川10余条,具有沟长、夏汛冬枯、含沙量大等特点。地下水埋深1~3米,出现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景观。
区内地带性植被,东部为典型草原,西部为荒漠草原,西北部为草原化荒漠。由于库布齐沙漠位于台地与阶地分界线上,又因典型草原与半荒漠将其分为东西两部,所以该沙漠的土壤、植被具有曲线性、过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沙漠中有中蒙药材250多种,其中蒙药植物就有65种,另有动物药材30多种、矿物药材7种,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大漠中胡杨、沙柳、胡枝子、紫菀等各种典型的沙生生物,都是沙漠景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库布齐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