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
首页 . 理学 .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地质工程 . 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 . 地下工程 . 浅基础

岩溶地貌

/karst landform/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61
最后更新 2024-12-13
浏览 26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可溶性岩石经受水流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又称喀斯特地貌。

英文名称
karst landform
又称
喀斯特地貌
所属学科
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岩溶地貌包括石芽、溶沟、溶斗、峰林、溶洞等。岩溶地貌在各种可溶性岩石中都有表现,但在石灰岩中最为发育。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中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由于含有大量的钙质胶结物,一些碎屑岩也能形成一些岩溶地貌。在黄土中由于地下水的机械侵蚀作用(潜蚀),冰川中由于热力的融化作用,盐湖中由于水的溶解作用,均可形成类似岩溶地貌的一些现象,如黄土中的陷穴、管道;冰川表面的冰塔与冰洞以及岩层中的溶洞等,则称“类岩溶地貌”,曾称为假喀斯特或热喀斯特。

中国岩溶地貌分布极广,但因气候条件和岩性等差异,造成岩溶地貌的地区性特征不同,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厚层灰岩出露区,岩溶充分发育,多形成以峰林为代表的裸露型岩溶地貌;而华北地区因气候较干燥,厚层灰岩区多形成以溶洞为代表的隐伏型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与各种工程建筑有密切关系,既有危害的方面,如溶洞、暗河、落水洞等的存在可能造成水库、坝下或坝肩的渗漏,影响坝基、桥基、厂基的稳定,导致隧洞、地下厂房、坑道的涌水等;但也有有利的方面,如岩溶水可作为山区重要供水水源,某些大型干溶洞可用作天然的地下仓库和地下厂房及旅游胜地等。利用岩溶首先应调查研究其发育的规律,结合工程建筑特点,针对其主要危害采取相应措施:如水工建筑方面,为了防渗对岩溶大通道采取围隔、堵塞、回填,对小通道采用灌浆、铺盖、淤积等;铁路方面路基采用填堵、加盖、跨拱、引排,隧洞采用衬砌、引排、截导、架桥等。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