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宇宙线 . 宇宙线太阳调制

宇宙线太阳调制

/solar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条目作者章公亮韦宝锷王玲华
条目作者章公亮

章公亮

韦宝锷

韦宝锷

王玲华

王玲华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9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5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银河宇宙线粒子进入日球层行星际空间后,其强度、方向、成分和能谱受到太阳风、太阳、行星际磁场以及太阳活动的作用而发生的变化。又称宇宙线日球层效应。

英文名称
solar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又称
宇宙线日球层效应
所属学科
地球物理学

宇宙线太阳调制主要表现在宇宙线的日球传播、太阳周调制、空间梯度、日球各向异性、太阳日变化、南北各向异性、短期调制、瞬变性宇宙线暴和共转性宇宙线下降等方面。

宇宙线在日球的传播包括以下几种过程。

宇宙线粒子在行星际空间绕大尺度阿基米德螺旋线状磁场运动时,受到随机分布的不规则磁场的散射作用,粒子的投掷角发生变化,形成扩散运动。扩散系数决定于粒子的磁刚度(见宇宙线地磁效应)和速度以及行星际磁场湍流功率谱。粒子的磁刚度或速度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

太阳风携带着行星际磁场,因而也带动在磁场中运动的宇宙线粒子作对流运动。在太阳系内的观测者,会看到一股沿太阳风速度方向的对流所引起的粒子流。另外,太阳风向外膨胀时,在其中运动的宇宙线粒子也受到类似于膨胀气体的绝热减速,使其能谱发生变化。

行星际磁场的梯度和曲率会引起宇宙线粒子轨道回旋中心的漂移。由于其他调制因素的作用,行星际空间宇宙线粒子的密度并非均匀,漂移就会引起粒子的发散或汇合,它对宇宙线在日球的传播,尤其是三维传播,影响很大。

日球层内宇宙线的强度、成分和能谱,随太阳黑子活动周期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宇宙线强度为极小;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宇宙线强度为极大。宇宙线能量越低,这种调制效应越明显,这就使低能宇宙线能谱偏离幂律谱。由于调制与粒子的磁刚度有关,因此宇宙线中氢氦比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宇宙线进入日球层后,强度随进入日球层的深度而逐渐降低,因而在日球层内有一强度的径向梯度。根据宇宙飞船对行星际空间的测量,宇宙线的异常成分和银河宇宙线相对强度的平均径向梯度分别为0.14/AU和0.08/AU。除了这种径向梯度外,还有垂直于黄道面的梯度。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在不同的黄道纬度记录的宇宙线强度也有相应的周年变化。

银河宇宙线进入日球层空间,受到调制作用,原来基本上是各向同性的粒子流,变成具有一定方向性,即各向异性的粒子流。

粒子在黄道面内的各向异性,与行星际螺旋磁力线的方位有关。随着地球自转,地球上某一点的宇宙线台接收到来自不同方位的宇宙线粒子流,其强度随当地地方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的平均幅度为0.4%,变化特性明显地随着太阳普遍磁场极性倒转而发生变化。

垂直于黄道面的各向异性。在同一地点沿与天顶成相同角度的南北两个方向,或在南北两个半球磁纬相同的台站测量宇宙线强度,测量的差即为南北各向异性。这种各向异性的变幅虽然只有千分之几~百分之一,但它明显地随行星际螺旋磁场极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太阳大气结构不均匀,尤其是太阳活动使日球经常处于扰动状态,从而影响着宇宙线粒子的输运,使宇宙线强度发生短期变化。日球扰动有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日冕瞬变活动引起的行星际激波和高速流,另一种是冕洞发出的稳定的太阳风共转高速流。宇宙线强度也有与之相对应的两类短期调制。

太阳活动极大年前后,日冕瞬变和太阳耀斑活动频繁。它们喷发出的等离子体流和激发的行星际激波,经过1~3天后就到达地球,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形成急始型磁暴。同时,宇宙线强度也发生急剧下降,下降最大幅度可达25%,恢复则比较缓慢。

太阳活动极小年,太阳极区冕洞向低纬度扩展,形成稳定的太阳风共转高速流,每股高速流具有相同的磁场极性。当低纬冕洞通过太阳中心子午线后,经过3~5天高速流就能到达地球轨道,引起地磁扰动和宇宙线强度下降。这类下降幅度较小,平均只有2%

宇宙线的短期调制与太阳周调制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太阳周调制很可能是短期调制叠加的效应。在第21太阳周开始时,1978年初地球上开始记录到宇宙线暴,这时太阳周调制也开始了。但在远离太阳15个天文单位的“先驱者”10号飞船,到5月初才开始记录到强度下降并开始新的太阳周调制。调制效应是以大约400千米/秒的太阳风速传播出去的。这个重要观测结果说明,太阳周变化是与局部的短期行星际扰动相联系的。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