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压致裂法是一种绝对地应力测量方法。水压致裂法在20世纪50年代被广泛应用于油田,通过在钻井中制造人工的裂隙来提高石油的产量。M.K.哈伯特和D.G.威利斯在实践中发现了水压致裂裂隙和原岩应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又被C.费尔赫斯特和B.C.海姆森用于地应力测量。
从弹性力学理论可知,当一个位于无限体中的钻孔受到无穷远处二维应力场(σ1、σ2)的作用时,离开钻孔端部一定距离的部位处于平面应变状态。在这些部位,钻孔周边的应力为:
…(1) |
…(2) |
式中σθ和σr分别为钻孔周边的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θ为周边一点与σ1轴的夹角。由式(1)可知,当θ=0°时,σθ取得极小值,此时:
…(3) |
如果采用图1所示的水压致裂系统将钻孔某段封隔起来,并向该段钻孔注人高压水,当水压超过切向应力极小值和岩石抗拉强度T之和后,在θ=0°处,也即σ1所在方位将发生孔壁开裂。设钻孔壁发生初始开裂时的水压为Pi,则有:
…(4) |
式(4)中T为抗拉强度。如果继续向封隔段注入高压水,使裂隙进一步扩展,当裂隙深度达到3倍钻孔直径时,此处已接近原岩应力状态,停止加压,保持压力恒定,将该恒定压力记为Ps,Ps应和原岩应力σ2相平衡,即:
…(5) |
由式(4)和(5),只要测出岩石抗拉强度T,即可由Pi和Ps求出σ1和σ2。在钻孔中存在裂隙水的情况下,如封隔段处的裂隙水压力为P0,则式(4)变为
…(6) |
根据式(5)和式(6)求σ1和σ2,需要知道封隔段岩石的抗拉强度,但抗拉强度往往难以获得。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在水压致裂试验中增加一个环节,即在初始裂隙产生后,将水压卸除,使裂隙闭合,然后再重新向封隔段加压,使裂隙重新打开,记裂隙重开时的压力为Pr,则有
…(7) |
这样,由式(5)和式(7)求σ1和σ2就无须知道岩石的抗拉强度。因此,由水压致裂法测量原岩应力将不涉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而完全由测量和记录的压力值来决定。
水压致裂法的测量步骤为:①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并将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钻孔直径与所选用的封隔器的直径相一致。封隔器一般是充压膨胀式的,充压可用液体,也可用气体。②向两个封隔器的隔离段注射高压水,不断加大水压,直至孔壁出现开裂,获得初始开裂压力Pi;然后继续施加水压以扩张裂隙,当裂隙扩张至3倍直径深度时,关闭高压水系统,保持水压恒定;此时的应力称为关闭压力,记为Ps;最后卸压,使裂隙闭合。给封隔器加压和给封闭段注射高压水可共用一个液压回路。一般情况下,利用钻杆作为液压通道。先给封隔器加压,然后关闭封隔器进口,经过转换开关;将管路接通至给钻孔密封段加压。也可采用双回路,即给封隔器加压和水压致裂的回路是相互独立的,水压致裂的液压通道是钻杆,而封隔器加压通道为高压软管。在整个加压过程中,同时记录压力-时间曲线图和流量-时间曲线图,使用适当的方法从压力-时间曲线图可以确定Pi、Ps值;从流量-时间曲线图可以判断裂隙扩展的深度。③重新向密封段注射高压水,使裂隙重新打开并记下裂隙重开时的压力Pr和随后的恒定关闭压力Ps。这种卸压-重新加压的过程重复2~3次,以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Pr和Ps同样由压力-时间曲线和流量-时间曲线确定。④将封隔器完全卸压,连同加压管等全部设备从钻孔中取出。⑤测量水压致裂裂隙和钻孔试验段天然节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测量可以采用井下摄影机、井下电视、井下光学望远镜或印模器。前3种方法代价昂贵,操作复杂,使用印模器则比较简便,实用。印模器的结构和形状与封隔器相似,在其外面包裹一层可塑性橡皮或类似材料,将印模器连同加压管路一起送入井下的水压致裂部位,然后将印模加压膨胀,以便使钻孔上的所有节理裂隙均印在印模器上。此印痕可保持足够时间,以便提至井上后记录下来。印模器装有定向系统,以确定裂隙的方位。在一般情况下,水压致裂裂隙为一组径向相对的纵向裂隙,很容易辨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