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化学 . 物理化学 . 化学热力学 . 溶液 .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条目作者王颖霞

王颖霞

最后更新 2024-08-27
浏览 190
最后更新 2024-08-27
浏览 19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分子与分子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主要包括范德瓦耳斯力和氢键。

英文名称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
所属学科
化学

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根据相应特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分为三类:①取向力。两个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即偶极-偶极相互作用。②诱导力。一个极性分子和一个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的电场中可以被诱导而极化,称为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③色散力。两个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中的电子云分布受内在因素在或者另外分子影响而发生瞬时偏移,导致形成瞬时偶极,使得分子间相互吸引,为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相互作用。这种力是F.伦敦[注]首先用量子力学算出的,因此称为伦敦力。通常取向力较强,诱导力次之,色散力最弱,但色散力普遍存在且随分子中原子数或者原子中电子数的增加而增大。这些相互作用力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六次方成反比。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分子能在低温时成为凝聚态,这也是范德瓦耳斯方程中表示分子相互作用的常数的来源,所以也统称范德瓦耳斯力。分子间也有互相推斥的力,它在更近距离时才起作用。此外,不同分子实体间荷电基团的相互作用、荷电基团和分子的相互作用、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等,也属于分子间作用。

分子间相互作用还有氢键,这是一类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见氢键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