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室气体具有不同的辐射强迫,且在大气中的驻留时间存在差异,导致这些温室气体的增温效果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综合指标来量化不同温室气体对气候变暖的贡献。在此背景下,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全球增温潜势的概念,之后逐渐成为学术界衡量温室效应的通用指标。
计算全球增温潜势时,一般选取20年、100年或500年作为辐射强迫累积的时间长度,其中100年是最为常用的时间尺度。根据定义,CO2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值为1,其他温室气体的GWP远大于CO2。例如,100年尺度上甲烷(CH4)的GWP值为34,氧化亚氮(N2O)的GWP值为298。尽管如此,由于非CO2温室气体在空气中含量低,CO2仍然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