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既能把非电量变换为电量,也能实现电量之间或非电量之间的互相转换。广义地说,一切获取信息的仪表或器件都可称为传感器。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称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为变送器,而称输出非标准信号的传感器为
按一定规律实现信号检测并将被测量(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信息变换为另一种物理量(通常是电量)的器件或仪表。
传感器既能把非电量变换为电量,也能实现电量之间或非电量之间的互相转换。广义地说,一切获取信息的仪表或器件都可称为传感器。在生产过程控制系统中,常称输出标准信号的传感器为变送器,而称输出非标准信号的传感器为
早期的
传感器品种繁多,原理各异。根据现象所属领域不同可分为
传感器依构成原理可分为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和智能型传感器3种类型。
基于物理学中场的定律(电场、磁场和力场等)构成的传感器。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部分结构的位置变化和场的变化来反映被测非电量的大小及其变化。结构型传感器大都采用机电结构和间接信号变换方式。间接变换是指信号经过两次变换,先将被测信号经过机械式检出元件转换成中间信号,再经过敏感元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图2)。
结构型传感器应用最广,采用的测量原理主要有电磁检测和光电检测等:①
基于物质特性(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效应和现象)构成的传感器。基本特征与构成传感器敏感材料的特性密切相关。物性型传感器采用直接信号变换方式,用一种敏感元件将被测信号直接转变为电信号输出。利用物质的化学特性构成的传感器称为
智能型传感器是物性传感器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智能型是指除检测功能外,还具有自补偿、自校正、自调整、自诊断和逻辑操作、程序控制、自动实现计量和检测最优化等功能。
传感器的基本性能要求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成比例;迟滞和非线性误差小;内部噪声小,不易受外界干扰影响;反应速度快;动作能量小;对被测状态的影响小;使用寿命长;使用、维修和校准方便。常用的性能指标有9项:①量程,测量上限与下限的代数差。②测量范围,测量上限与下限之间的区间。③过载,传感器在不致引起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的条件下允许超过测量范围的能力。④灵敏度,传感器输出的变化值与相应的被测量的变化值之比。⑤分辨力,传感器可能检出的被测信号的最小增量。⑥误差,被测量指示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⑦重复性,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对被测量的同一数值在同一方向上进行重复测量时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⑧非线性,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传感器校准曲线与传感器拟合直线(理想直线)的不一致程度。⑨迟滞,当输入做全测量范围移动时,同一测量点正反行程输出的不一致性。
传感器的发展趋势表现在5个方面:①研制新型传感器。激光、超声、微波和仿生技术的利用,尤其受到人们的注意。②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添加物或采用各种工艺技术,利用材料形态变化,如薄膜化、微小化、纤维化、气孔化、复合化和无孔化等,提高材料对电、磁、光、热、声、力、吸附、分离、输送载流子、化学和生物等的敏感功能。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