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分布较广。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陕西等地。
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玉参、尾参等。以其干燥根茎入药,药材名玉竹。
玉竹分布较广。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陕西等地。
玉竹根状茎圆柱形。茎高20~50厘米,具7~12叶。叶互生,椭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先端尖,下面带灰白色,下面脉上平滑至呈乳头状粗糙。花序具1~4花,总花梗长1~1.5厘米;花被黄绿色至白色,全长13~20毫米,花被筒较直;花丝丝状,花药长约4毫米;子房长3~4毫米,花柱长10~14毫米。浆果蓝黑色,直径7~10毫米,具7~9粒种子。花期5~6月。果期7~9月。
玉竹宿根浅根性。玉竹耐寒、耐阴湿,忌强光直射。春季萌发出苗,长出茎叶,为发芽期,生长较慢。4~8月茎叶生长迅速,并由下而上从叶腋孕蕾、开花、结果,进入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8月下旬后生长趋缓,根状茎顶端更新芽形成,为根状茎生长发育期。10月后茎叶渐枯,进入冬休眠期。第1年开花不结果,第2年有少数结果,第3年普遍结果。种子寿命2~3年。种子有胚后熟和上胚轴休眠特性。胚后熟需25℃左右的温度,因此自然条件下到夏季胚才成熟生根,并在根基部形成小珠芽。所以,第1年采种后即播或第2年春播均在第2年夏季生根。小珠芽经低温才能打破上胚轴休眠,因此,自然条件下需越冬第3年才能出苗。新生根茎先端次年长出1~3个新根茎,几年可长出一至几十条根茎。中间主根茎长势强,侧根茎长势弱。根茎各自向前伸长,会交叠上升出地面。
玉竹主要有2种繁殖方法:①根茎繁殖。收获时,选健壮带芽的根茎段作种,随挖随栽,或贮藏待栽。行株距30厘米×15厘米,深15厘米,将种根茎平放在沟里,覆土,保持湿润。每亩用种约260千克。②种子繁殖。果实用水浸泡,搓去果肉,砂藏至第2年春季。在整好的育苗地上按行距10厘米、深2~3厘米开沟,将种子播入,覆土,稍镇压,保持湿润。1~2年移栽。
玉竹栽培管理要点有:①选地与整地。选凉爽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土壤弱酸性或中性的地块。林下种植,郁闭度0.3~0.5,或搭阴棚。忌连作。不宜涝洼、盐碱、黏土和砂石地。农家肥作基肥,翻30厘米,耙细整平。起高畦或平畦。挖好排水沟。②田间管理。种子繁殖育苗,苗高5~8厘米时,按3~5厘米株距间苗、栽苗和定苗。及时除草,避免伤根状茎。每年每亩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千克。幼苗不耐干旱,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忌积水,注意排水。出苗后搭设荫棚,或种植玉米等遮阴。1年生小苗,覆盖越冬,防止冻害。③病虫害防治。主要有叶斑病、根腐病、灰斑病和紫轮病等病害,以及蛴螬(金龟子)、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病害初期及时用杀菌剂防治,地下害虫用含农药诱饵诱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栽后至少3年采收。将茎叶割去,挖取根状茎,抖去泥土。手工或脱毛机揉搓去须根和粗皮,洗净。按长短、粗细分级。晒或烘至柔软,反复搓揉、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烘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或烘干。
药食兼用。药材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功效。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含甾体皂苷类、黄酮类、多糖和挥发油。具有降血糖、调节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