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朱新远和颜德岳等最早提出此概念。他们以KH和寡聚聚乙二醇为引发体系,以甲基丙烯酸缩甘油酯为单体进行聚合,反应跟踪观察到单体的环氧基团的开环聚合与碳碳双键链式聚合同时发生,即发生了杂化聚合。聚合产物为超支化聚醚-酯。所得到的聚合产物在水中具有最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通过调节寡聚聚乙二醇和单体比例或聚合物乙酰化反应改变所获得超支化聚合物亲疏水性,该类聚合物的LCST可在0~100℃调控。
杂化共聚合是具有不同可聚合基团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的共聚。具有不同可聚合基团的单体反应活性相差很大,其聚合机理也不同,杂化共聚十分具有挑战性。2012年,张广照等以乙烯基单体和环状酯单体这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单体,在膦腈单一有机强碱催化剂作用下,室温下即发生两种单体分别以加成或开环聚合进行无规杂化共聚,所得到的乙烯类重复单元与酯类重复单元链段组成的线型共聚物是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常见的环酯或环醚与乙烯基酯均可进行负离子杂化共聚。通过负离子杂化共聚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104~105克/摩),性能达到材料实用要求。该反应为合成新型功能化降解高分子材料提供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