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中提供主要生活必需品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们依靠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类劳动去强化或控制生物的生命过程,以取得符合社会需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部门。包括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门类,在一定条件下也包括捕捞、狩猎、采伐和单纯的采集等生产活动。
农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以及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类进行工业以及其他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先决条件。马克思说过:“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其他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保障。中国现代农业农业关系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国家的独立自主。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农业比较落后的大国,农业的基础作用更加明显。主要表现在:农业所提供的商品粮决定工业、基本建设等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发展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以及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要在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从农业人口中转化而来;农业不仅为轻工业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也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农业为发展工业和其他建设事业提供积累资金。
总之,农业生产发展的快慢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改革的深入,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有了明显加强。但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仍比较薄弱。今后在发展国民经济中仍然要把农业放在首位,具体战略措施是依靠科技和教育振兴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