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law of planned proportional development/
条目作者杨坚白 撰陈维达 修订
条目作者杨坚白 撰

杨坚白 撰

陈维达 修订

陈维达 修订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6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1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发展中,自觉地保持各部门、各环节之间适当比例的客观必然性。又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英文名称
law of planned proportional development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又称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首次提出的。它的理论根据是马克思关于节约劳斯大林斯大林动时间和有计划地分配劳动时间规律的论述。马克思说:“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正像单个人必须正确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以适当的比例获得知识或满足对他的活动所提出的各种要求,社会必须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实现符合社会全部需要的生产。因此,时间的节约,以及劳动时间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有计划的分配,在共同生产的基础上仍然是首要的经济规律。这甚至在更加高得多的程度上成为规律。”列宁也指出,经常的自觉保持的比例性就是计划性。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是以社会分工和协作为基础的社会化生产的内在要求。劳动的社会分工越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生产各部门、各环节间的联系性、依存性就越密切。正是这种情况要求各部门、各环节必须互相协调、配合,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资本家为榨取最大限度利润而互相攘夺,社会性的生产及其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不能为协同一致的理性所把握,只能被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所支配。因而在那里,全社会的生产联系和比例性的实现是盲目的,往往要通过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得到强制的调节。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社会,更有条件克服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市场盲目性,社会生产协同一致的集体理智可以通过作为全社会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通过国家自觉地运用各种经济规律,包括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来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所指的比例包括国民经济发展中多方面的比例,如:①宏观经济综合性比例,这是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变化的比例。如总供给与总需求、资源消耗与产出、货币供给量与需求量、投资与储蓄、消费与积累、出口与进口,等等。②产业和部门间比例。如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的比例、三次产业比例等。③部门内部比例。如农业部门的农、林、牧、渔,纺织工业的纺、织、染,冶金工业的采矿和冶炼,等等。④地区间比例。任何企业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或生产单位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存在的,从而构成了地区间的比例。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才能均衡地、协调地发展。

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需要按货币形式(价值)和实物形式(使用价值)分别进行计量。有些综合性比例不可能一一按实物计量,但按货币形式计量的指标还是要以一定的实物形式作为物质承担者,否则它就不能得到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过程在生产领域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是统一的;在流通领域中实物和货币分别按各自的渠道运动;在分配环节,一般都是以货币形式进行的,但进入分配的货币必须以一定的购买力为基础;经过交换和分配,才能把以生产资料或消费资料为形式的劳动产品分别送到生产者和消费者手中。在交换环节,以产出社会产品的数量和结构为一方,有支付能力的社会需求的数量和结构为另一方,要求保持供求平衡,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决定着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意味着一定的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经济总量也不存在绝对的平衡关系。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经济比例关系和经济结构会在生产力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

斯大林在提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时,贬低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忽略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客观必然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误导。苏联和中国在经济建设中都曾经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用人为主观的计划取代市场调节,计划严重脱离实际,结果是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衡,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更有甚者,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种标志。1992年,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市场的盲目性和市场缺陷产生的效率损失,需要社会主义国家自觉运用客观经济规律实行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 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 邓小平.邓小平文献: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胡锦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