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经济〕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material and technical basis of socialism/
条目作者蒋学模 撰陈维达 修订
条目作者蒋学模 撰

蒋学模 撰

陈维达 修订

陈维达 修订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06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0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形成的以最新科学技术成就为基础的较为发达的实体经济状态。包括一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质量所构成的经济规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赖以建立和发展的物质生产力条件。又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英文名称
material and technical basis of socialism
又称
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所属学科
经济学

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历史上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曾经形象地用手推磨和蒸汽磨作为不同社会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象征,他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20世纪初,列宁根据当时的条件认为:“社会主义的唯一的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但是不能局限于这个一般的原理。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适合最新技术水平并能改造农业的大工业就是全国电气化。”

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解,在人类的历史发展总过程中,更高、更进步的社会形态总是拥有更为发达和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先进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体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水平,它就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得以战胜旧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物质前提。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梯中较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也理应较资本主义有更高的水平。只有建立起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更为先进和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后,才能保证有新的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彻底战胜资本主义,使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起来。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和壮大一般经历3个发展阶段:

①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已经产生了机器大生产,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始基,这种在旧社会形成的机器大生产,它的发展水平在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和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是不相同的,但它毕竟是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进一步发展和最终形成的起点。

②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为了保证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为了巩固新产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须进一步发展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建立在世界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代化生产力水平。这种生产力水平能够保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比较充分地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历史过程中,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将进一步地壮大和充实,经过长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广泛地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运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将最终建立起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先进的现代生产力。它将保证有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就意味着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只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才能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且使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逐步缩小以至消灭,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日益成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在中国的建立会经历较长的历史过程。中国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生产力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样,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以后,就面临着先进的社会经济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加紧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仅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为66.1元。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比重占70%,工业总产值比重占30%,重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7.9%。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只有历史上最高产量的一半左右。人民生活十分贫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旧中国原来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极大比重的仍是手工操作的个体生产,现代工业很不发达,而且工业门类不全,主要是一些轻纺工业。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建设,逐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有了很大增强。1978年同1949年相比,主要可比工业产品的年产量中,原煤从0.32亿吨增加到6.18亿吨,原油从12万吨增加到1.04亿吨,发电量从43亿度增加到2565.5亿度,钢从15.8万吨增加到3178万吨,水泥从66万吨增加到6524万吨。中国制造业从不能生产汽车、机床到可以生产飞机、轮船、汽车、机床、万吨压机、铁路机车、水轮发电机组等大型机械装备,有了巨大进步。

新中国生产的汽车新中国生产的汽车

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认真总结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将全党工作的中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分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于2011年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并连续数年位居世界第二。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约是1978年的276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2447元,约是1978年的19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约是1978年的128倍和121倍。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为206.4亿美元,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外汇储备只有1.67亿美元。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21557亿元,约占世界的15%,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外汇储备已达32165亿美元。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已稳居世界前列。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目标,21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会居于世界前列,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增强。

中国现代化工厂中国现代化工厂

  • 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关于俄共策略的报告提纲//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列宁.伟大的创举//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蔡昉,林毅夫.中国经济.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