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外国文学 . 日本文学

鸭长明

/Kamo no Chōmei/
条目作者陆晚霞

陆晚霞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07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2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155?~1216)

日本镰仓时代初期的和歌诗人,随笔文学作家。

英文名称
Kamo no Chōmei
国籍
日本
出生日期
1155?
去世日期
1216
代表作品
《鸭长明集》《无名抄》《方丈记》等

生于京都下鸭神社(贺茂御祖神社)的神官世家,父长继,兄长守,长明排行第二。幼时人称菊大夫,并得宫中贵戚提携,7岁时受封叙爵,位拜从五位下。年及十八九岁,不幸丧父,失去了继承家业履职神官的庇护人。

鸭长明画像鸭长明画像

因早年家境富裕,长明自幼学习和歌及琵琶。和歌曾师从胜命入道即藤原亲重、歌僧源俊惠两人,很早显示出过人的才华。养和元年(1181)自编和歌集《鸭长明集》,文治四年(1188),长明所作和歌一首被收入敕撰和歌集《千载和歌集》,于是跻身敕撰歌人之列。同时精通音律,跟随中原有安学习琵琶,得到琵琶秘曲杨真操的奏法真传。

长明在和歌歌坛上逐渐确立起歌人地位是在40岁以后,多次出席宫廷内举办的歌会屡咏佳作。尤其在47岁时,歌才得到太上天皇后鸟羽院的赏识,建仁元年(1201)被破格提拔到为编纂《新古今和歌集》而重设的“和歌所”供职。元久元年(1204),下鸭神社下辖的河合社出现人事空位,后鸟羽院有意举荐长明补缺再承父业。然而由于族人作梗,长明成为神官的夙愿未果,愤然出家,法号莲胤,时年50岁。长明遁世后,先居于京都北部遁世者聚集的大原,修行佛道长达5年。后移居南部伏见区的日野,于日野山中结方丈草庵独居,度过余生。其间《新古今和歌集》编成,长明咏歌十首入集。又因其歌人声名,曾于建历元年(1211)受友人飞鸟井雅经举荐,下关东前往镰仓谒见幕府将军源实朝。建保四年(1216)殁,享年62岁。

代表作除了和歌集《鸭长明集》之外,还有和歌歌论《无名抄》、随笔作品《方丈记》以及佛教说话集《发心集》,后三种均为移居日野草庵后的晚年作品,于日本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无名抄》披露了他对和歌创作的心得以及有关和歌传统的各类珍闻逸事,内容涉及他早期活跃过的和歌歌坛的人与事,笔端透露出对往昔回忆的淡淡乡愁。《方丈记》篇幅短小,内容丰富。作为著名的“无常观文学”,作品中感叹人生无常、世间难住,但除此之外还有优美的文笔描写山间隐居的闲适情趣,并不失轻重地表现出日本中世时期的遁世者为了往生净土而孜孜于修行佛道的佛教思想。文章采用吸收有中国汉文风格的“和汉混交文”形式,文笔简洁、节奏明快、格调高雅;与《枕草子》《徒然草》并称为日本的三大随笔。《发心集》则是一部由一百多则佛教故事汇编而成的佛教说话集,主要记录了追求往生净土的僧俗佛徒或成功或失败的修行历程,每篇末尾都附有编者长明的评论,从中能窥看出遁世者鸭长明对自身修行的反省和审视。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