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就开始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污泥处置方法主要有污泥焚烧、卫生填埋、土地利用。德国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致力于污泥焚烧体系的开发和完善,并为该系统配备了能量的回收利用设备。据统计,德国固体废弃物焚烧而回收利用的能量可为全国30%的人口服务。美国农业部在19世纪70年代对污泥农用堆肥工艺展开研究,并开发了贝尔茨维尔充气桩(Beltsvile aerated pile)法用于污泥堆肥。美国污泥农用的比例一直比较高,2005年美国污泥农用比例总体在60%~66%,不同的州污泥农用比例有差异。日本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主要集中在污泥的再生利用方面,占污泥处置比例的56%,包括污泥制砖、制骨料、制燃料和熔渣4种。
20世纪60年代,中国污水处理厂比较少,其产生的污泥不但量少而且成分简单,一般经简单处理后作为农肥使用。中国第一座污水处理厂天津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污泥即由附近郊区农民用于农田。其后北京高碑店等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也均用于农田。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量建设污水厂,但未意识到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性。直至90年代以后,随着污水处理量增大,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中国开始重视对污泥处理处置的研究。经过十多年的试验和工程实践应用,已有污泥卫生填埋、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等传统处理处置方法,同时也研究了污泥制肥、污泥用于建筑材料、制作混凝土轻质骨粒等新型处理处置方法。
中国与污泥处理处置相关的标准有: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GB/T 23486—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5031—20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