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 . 哲学 . 伦理学 . 现代西方伦理学

麦克道威尔,J.H.

/John Henry McDowell/
条目作者江畅钟典
条目作者江畅

江畅

钟典

钟典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3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42-03-07~ )

南非哲学家。

英文名称
John Henry McDowell
国籍
南非
出生日期
1942-03-07
出生地点
南非的博克斯堡

生于南非的博克斯堡。曾经任牛津大学学院研究员,后任匹兹堡大学教授,还是英国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主要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古代哲学和元伦理学,但在心灵哲学和语言哲学方面的影响更大。他是2010年梅隆基金著名成就奖的3位得主之一。麦克道威尔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它们被分别收集在以下4卷之中:《心灵、价值与实在》(1998)、《意义、知识与实在》(1998)、《视野中有世界:论康德、黑格尔和塞拉斯文集》(2009)、《使用中的理智:哲学文集》(2009)。此外,他还有一本在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著作《心灵与世界》(1994)。他于1979年在《一元主义》杂志上发表的《德性与理由》一文,针对近代以来规范伦理学致力于确立普遍适用的一般道德原则的做法,着重阐释了柏拉图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有关道德的“不可法典性”思想。这一思想是德性伦理学家抨击规范伦理学的有力武器之一。

麦克道威尔认为,为了给人们灌输道德观,就需要一种道德理论。道德理论是追求确立可接受的行为原则的学科。与道德理论相关的是作为哲学分支的伦理学。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的关系如同科学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伦理学的主题是“正当行为”概念以及行为原则的本性和正确理据,“德性”概念相对而言只能处于次要地位,即“德性是正当的行为的意向”,这是一种由外到内的解释。麦克道威尔试图阐发一种不同的观点,即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德性伦理学传统的观点。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要通过“有德之人”的观念来解决,“正当行为”概念要从内到外来把握。麦克道威尔认为苏格拉底将“德性”等同于“知识”的做法是具有极大吸引力的,如果“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能在普遍的意义上给予回答,那么“德性”的概念在道德哲学中将只处于次要的地位。但是,“不可法典性”的论题排除了这种回答路径。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看来,在不同场合,一个人不是因为运用了普遍原则,而是因为成为了某种类型的人而知道做什么的,这种类型的人能够以某种独特的方式看待情境。因此,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反思中,有关“德性的本性”和“德性的获得”的问题一直占据中心位置。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