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链DNA中碱基对是基本结构单元,其中鸟嘌呤(G)与胞嘧啶(C)通过两个N—H氢键和一个O—H氢键的弱相互作用形成G:C碱基对、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通过O—H和N—H两个氢键的弱相互作用形成A:T碱基对。
双链DNA按照结构的差异可分为A型、B型、Z型等。其中B型双链DNA的旋转方向向右,是右旋的双螺旋结构,生命体中双链DNA主要以此结构存在;A型双链DNA的旋转方向与B型相似,也是右旋的双螺旋结构,但是在每一螺旋中的碱基对比B型双链DNA多,它的螺距较小;Z型双链DNA的旋转方向与A、B型DNA相反,是左旋的双螺旋结构,在每一螺旋中的碱基对也比较多,并且它的螺距较大。双链DNA的旋转方向并不是绝对固定不变的,右旋结构的DNA在一些特殊的环境或生命过程中可以转变为左旋结构,DNA螺旋方向的变化可能会引起一些疾病的发生。双链DNA的螺旋结构中有两个沟区,双螺旋互补的双链间存在一个窄而较深的小沟区,而相邻双链间有一个宽而较浅的大沟区。DNA双螺旋结构中的小沟区和大沟区是探针分子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美国的P.B.德万[注]发明的N-甲基吡咯、羟基N-甲基吡咯和N-甲基咪唑通过酰胺键结合的寡聚酰胺分子,可以在小沟区选择性识别和高亲和性结合双链DNA的特定序列,是高活性的新型DNA识别分子。发展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双链DNA的生物活性分子调控癌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是研究、治疗人类癌症的新策略。
正常的双链DNA在一些生命过程中需要解链形成两条单链,其富G碱基单链可形成特殊G-四链体结构,互补的富C碱基单链可形成新颖的i-motif结构,它们都是化学药物小分子识别和结合的新靶点。在长链的双链DNA中可存在少数不按照沃森和克里克规则配对的碱基,具有错配碱基对的特殊结构单元,错配碱基对的出现可能影响双链DNA的正常生物功能或产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