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的营血和阴液在生理上能滋养肝脏,涵敛肝阳,使之不易偏亢;还可疏利肝气,使之疏泄条达适度而不郁滞;可濡养筋膜,使之坚韧有力;还可上荣于目,使之视物清明。《灵枢·本神》曰:“五脏,主藏精气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如果肝之阴血、津液被劫、被损,就会出现肝阴虚的相关病证。
肝阴虚可因慢性耗损或血不养肝所致,也可因肾精不足而致肝肾阴虚。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视力减退、眼干、夜盲、胁肋灼痛、潮热盗汗、口咽干燥、烦躁失眠、经闭、经少,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肝阴不足不能上滋头目,则头晕耳鸣、眼干;虚热内蒸,虚火内扰营阴,则潮热盗汗、烦躁失眠;阴液亏虚不能上润,而口咽干燥;舌红少津为阴虚内热之象,脉弦细数是肝阴不足、虚热内炽之象。
肝阴虚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型之一,可出现在慢性肝病、眼科等多种疾病中。一般临床以肝病症状和阴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治宜养肝阴、滋养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