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评估将所获得的所有战场力量的部署、活动与战场环境、作战意图及机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分析并确定发生的事件,估计敌方的兵力结构和使用特点,最终形成战场综合态势图。
态势评估包含态势表征、态势识别、态势预测和态势分析。其中,态势表征是指估计态势中的显著特征,如实体间关系及基于接收数据对有关实体状态进行推断,其主要涉及外展过程;态势识别是指按现实和假设的类型进行态势分类,其主要包含推演过程;态势预测是指根据估计的结果推断未来态势,或根据假设的或与事实无关的数据推测以前或当前态势,其主要涉及归纳过程;态势分析是指估计和预测实体中的关系及进一步对有关实体状态进行推断,它是态势估计的重点,是态势表征/识别/预测的基础。态势分析主要包括对象估计和关系估计两部分。其中,关系估计是指发现和估计态势中实体关系的存在及其特征,包含关系的识别、表征、分析和预测等;对象估计是指基于关系估计进一步推断和精炼态势中各单一实体的状态和特征,包含实体识别(目标识别与事件查证)、分析(进一步分解)和预测(跟踪)等。
态势评估是通过对复杂战场环境的正确分析和表达,导出敌我双方兵力的分布推断,绘出意图、告警、行动计划与结果。对于不同的作战平台,相应的态势元素(如环境、实体和事件等)也各不相同,因而态势评估的具体内容和功能也随之不同。态势评估的要素是提供指挥员作战指挥需要的战场态势综合视图,它是态势评估的基础。这些要素不仅要考虑敌我双方战场兵力部署、兵力活动和环境等有形要素,同时也要考虑部队编制体制的合理性、士气、心理状态和训练水平等无形要素。在经过检测、关联与相关、组合,获得目标的位置和身份估计后,进入态势评估流程。态势评估流程首先从各种支持数据库中提取所需的环境与模型信息并对之融合处理,建立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时间关系、空间关系、通信联系和功能依赖关系,形成军事实体的属性评估。随后,建立对应于时间序列的军事行为的相互关系,形成对军事实体行为的判别及相关实体之间行为的联系。最后,进行视图切换评估,从红方视图(己方)、蓝方视图(敌方)和白方视图(中立方)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些信息,并形成一个最优的态势评估。其内容包括:①战场主动权指数计算;②敌我双方作战能力评估;③相关保障计算模型;④重要敌方目标的行动和位置估计;⑤兵力部署/使用/定位估计,包括敌方兵力部署/使用/定位、己方兵力部署/使用/定位、中立方兵力部署/使用/定位;⑥敌方战斗序列估计;⑦军官士兵素质估计等。
作为信息融合的态势评估是对融合结果的延伸和扩展,但需要融入更多的关于战场整体或关系领域的情报信息,如人工情报、开源文档情报、部/技侦情报和已有数据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