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布依戏戏班(也称戏队)均为民间演出团体,广泛活动于本村寨或受邀至其他村寨演出。一般无固定戏台,演出时搭建临时戏台。传统的舞台陈设是在舞台的三分之一处挂区分表演区和后台的“八仙”底幕,表演区放一张桌子,桌子两旁分别放一把椅子。底幕两侧挂绣有民族图案的门帘,为演员上下场的通道。传统演出不换景。直到1981年初,才开始使用布景。演出道具有扇子、手帕、棍、布鞋、文九(蚊刷)等。
演出仪式包括开台(敬老郎)、开箱、降三星、打加官、扫台、封箱等。
开台,也称敬老郎,即敬祖师。戏班每岁开演或到另地演出前举行。程序是搭好戏台(或地台),挂好底幕,在幕后设案安放“老郎”面具,摆放酒、香蜡纸烛、公鸡等贡品后,戏师用布依语默念“点符浪”,边念边画东、南、西、北四方符,请神保佑,然后戏师用汉语念请祖师,申报演出戏班名称,请师上台祈求平安,保佑演出成功,请完神献酒七巡,在台上画“井”字符,念“点符浪”;再收魂,把戏班全体演员的“魂”收在一起,待演完后,才拆开象征魂魄的谷把放魂。最后,戏师念念有词,画加官、画锣、画鼓。
开箱。演出前把演出服装、道具、乐器从戏箱中取出拿至戏台的一种祈神仪式。布依戏传统剧目较长,演出一般会在午后开始,演出时间3~5天,第1天由戏师把箱子上的符撕掉,然后开箱。
降三星。“三星”指道教文化中所尊崇的福、禄、寿。“降三星”意谓请天上的神仙下凡至人间观看布依戏,祈求平安吉祥。三星是以福星第一、禄星第二、寿星第三的顺序出场的。当音乐响起,扮演者手持文书从幕后以八卦步步法出场。
打加官。演出的开场仪式。先由一演员戴“架拉”(面具),执牙笏出场,在舞台的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走“符步”,并用脚在五个方位画“朝、拜、谢、安、灵”5个大字,边画边念咒语,以酬诸神,消灾祈福。接着由一丑角出场,做些逗趣、诙谐的动作,然后唱庆贺祝福之词。唱罢退场,接着由8个演员装扮成“八仙”出场,各自朗诵诗,诵诗完毕退场后由一旦角抬着“红盘”(在木制方盘下铺垫一张大红纸)出台向观众深深作揖,以示迎接宾客。然后,依照编排好的名单点名唤姓,名曰“加官”,被点着的人(大多是寨老、“卜苏”和富有之人以及有威望者),把准备好的红包抛到戏台上旦角端着的红盘里,这些“加官”所给的红包钱全部交给戏头作戏班经费。除此之外,戏班不再收观众的任何费用。红包抛完,“跳加官”便告结束。旦角施礼道谢下场,演出开始。
扫台,也称斩台。演出的最后一场。传统的扫台主要是在演出结束时,由演员扮演包公出场念“愿各位万事如意,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后再接念由前代戏师流传下来的“扫台词”。不同的戏班因师承不同,扫台仪式也各不相同。
封箱。戏班演出完毕之后,把各种戏服、乐器等道具装箱封存,并贴上封条,点烛燃香,念封箱词。所有的东西封箱之后就不能再碰,要等到来年由戏师开箱才能继续使用。若遇特殊情况必须动用时,则由戏师重新举行开台及开箱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