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汉语里具体一个一个的方言,而总括起来就是被视为整体的汉语。汉语方言学的远景目标是透过各个方言去把握汉语和汉语历史的全貌,并由此观察汉语在人类语言中的定位,从汉语的角度更深刻地了解人类语言。
汉语方言学
研究汉语方言的学科。汉语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 英文名称
- Chinese dialectology
- 所属学科
- 语言文字
汉语方言语音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调查并描写具体方言点的语音,整理出其音位系统,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系统,指出各个音类的发音特点。②梳理方言各音类之间的关系,如声、韵、调配合关系,文读、白读层次的关系,老派、新派口音的关系等。③寻绎方言各音类与古代汉语音类之间的对应关系,推测方言语音演变的路径。一般是用汉语中古音(大致是《广韵》系统)来做对应,也可以用其他古音参照系统,如近代音或上古音系统等。④描写方言的形态音位,包括变音(涉及语义的语音变化,如小称变调)、儿化、连读变调、语调等。这也可以归为语法研究的一部分。⑤比较不同方言之间的语音同异,尤其是系统上的同异,在此基础上确定它们在谱系上或其他历史(譬如语言接触的历史)上的关系。⑥观察和归纳方言中的不同语音类型和语音演化类型。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详细描写具体方言点的各种语法现象。包括结构形式及其变式、语法词、语法意义、语法和语用功能、语法认知、语法与语音和词汇之间的接口、各种功能系统,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使用人群等。②方言语法类型研究。包括确定具体语法现象的类型、归纳特定方言的整体语法类型、与其他方言和其他语言的语法类型做比较等。③方言语法历史研究。爬梳与现代方言对应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寻绎其可能的谱系关系或类型演化关系;构拟方言语法现象的来源和演变路径;与相关方言比较,理清同类语法现象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布及其历史意义等。④撰写单个方言的参考语法。这既是为了呈现一个方言的语法系统的全貌,也是为全面的语法类型比较准备材料。
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调查方言词汇。调查量越大越好,有时可视需要而定;就一般的调查而言,习惯上是3000个左右常用概念。②考证词源。方言中常有一些口语词来源不明,有的无字可写,或者虽有习惯的写法,但所写的字未能指明词源。对之进行考证是方言学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通称为“考本字”(“本字”在此指口语中的词本来应该写的字)。③编写方言词典。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只收方言中与普通话不同的词语,以体现方言的特色;二是连与普通话相同的也一并收入,以体现方言词汇系统的全貌。④方言词汇比较研究。一般是罗列相同的概念在不同方言里的表现形式,观察其地理分布及其在方言演变等方面的意义。
汉语方言历史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对历史上的方言记录进行整理,还原方言的历史面貌,并与现代与之对应的方言进行比较,梳理其发展轨迹。②利用古籍材料、古今语言资料对比的结果、现代方言互相比较所得结论,以及现代语言学理论知识等,推测各方言的形成历史。③从宏观角度探讨汉语方言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总结其中的规律。
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与方言有关的语言规划、方言地图编制、方言的社会应用、方言文化研究、濒危方言保护和抢救性记录等各种工作。
汉语方言学运用的方法和理论很丰富,此处简单列出若干比较重要的。
①方言调查。这是整个汉语方言学的基础。决定要调查的方言点,确定合适的发音合作人(一般的做法是到实地寻找多个发音人),然后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耐心、仔细地询问发音人,准确地记录出该方言的常用字音和词汇;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同音字汇,归纳其音系中的各个音类;设计各种语法例句、例词,以正确、无遗漏地反映方言的语法现象;尽可能搜集长篇语料,从中获取语音、词汇、语法材料。在调查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口语。
②比较方法。要想把对方言的具体描写提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就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单一方言,而必须进行多方言比较。方言之间的共时比较、历史比较、类型比较等都是可能用到的方法。
③抽取方言特征。通过比较,注意寻找所调查的方言的独特之处,敏锐地感受方言的特征,如有特色的方言语音结构和音类、方言中特别显赫或凸显的语法现象、方言特征词等。特别是有一些特征为某一片方言所共有,就很可能蕴含方言史上或语言类型上的重要意义。
④语音实验。把语音实验方法用于方言研究中,是学科发展的要求。需要录取清晰的语音样本,利用声学软件或其他各种语音测量工具,运用听辨实验或其他心理实验方法,在经过统计处理的大量数据支持下,确定方言语音的性质。
⑤数据库建设。对每一个所调查的方言都建设起有统一规程的数据库,汇总起来做出汉语方言大数据,利用计算机运算来研究方言,是汉语方言学的工作目标之一。
⑥语言类型学。类型研究就是依据大量样本进行归纳分类,由此观察研究对象的存在和运动的规律。汉语有很多方言,各方言中蕴藏的语言现象丰富多样,正好使语言类型学大有用武之地。
⑦地理语言学。用有历史解释力的语言地图描述方言及其语言现象的地理分布,并从这个角度研究方言的演化、嬗变轨迹,探索其过程和机制。
⑧社会语言学。把方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方言文化、涉及方言的语言规划、方言社区、方言运用能力、跨方言语码转换、方言保护等方面展开研究。
扩展阅读
- 李如龙.汉语方言学. 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李小凡,项梦冰.汉语方言学基础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