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汉语方言学 . ﹝方言学术语﹞

方言接触

/dialect contact/
条目作者麦耘

麦耘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76
最后更新 2024-12-03
浏览 17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语言接触在方言中的表现。

英文名称
dialect contact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

方言之间的接触,由于存在语言结构的对应,所以与没有亲缘关系或亲缘关系疏远的语言之间的接触相比,有以下特点。

首先,方言之间习得的母语迁移受语言结构对应影响很大。例如广州人学习普通话的初级阶段,会把“扇”[ʂan51]读成[san51]或[ɕiɛn51],前者容易明白,后者则难以用一般的母语迁移来解释。实际上是由于广州话“扇”[sin33]的韵母[in]在多数情况下对应普通话[iɛn](古山摄三四等),唯逢卷舌声母时对应[an],学习者因广州话无卷舌声母而导致错误类推。又如把方言的句式照套到普通话中,也是常见的现象。

其次,方言之间的词汇借贷,多是以汉字为中介按方言语音对应来贷入词形,像语言之间的借贷那样照搬语音形式的情况较少。例如,广州话向普通话借入“手套”[ʂou214thau51]一词,依字读广州音[sɐu25thou33]。又如上海话借入英语copy[khɒphi],读为[khɔ44pe44],写作“拷贝”,是语言之间的借贷;而北京话和广州话从上海话二次借贷,则照汉字分别依北京音读[khau214pei51]、依广州音读[hau55pui33],既不与上海音近似,也不与英语音近似。

方言之间发生接触,相互会发生影响。当接触的双方势力均衡时,相互影响会相当;但更多的时候是有强弱之别,这时强势方言会对弱势方言有更多、更大的影响。例如在粤语区里,广州话一般是强势方言,它对其他粤语方言有强大影响,但广州话很少会受这些方言影响。

在汉语方言中,最强势的方言是汉语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在历史上,它总是北方地区的方言,在很长时期是中原汉语,近代以后转为北京官话。发轫于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各项演变发展对其他汉语方言都起着引领的作用。民族共同语在不同时期的社会语言生活中,无论官吏治政、教育科举、文学作品、商旅交流等领域,都占有正统的地位。历史上掌握共同语的人尽管很少,却更容易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在一般民众的心中,共同语总是备受尊崇。各种方言,尤其是都邑的方言,发展方向都基本上以共同语为标杆,这些都邑方言又进一步影响其所下辖的地区的方言。

双方言现象。人们出于交际需要,除了作为母语的方言外,还要学习并掌握另一种方言的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同时是方言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方言借贷。最常见的是词汇的借贷。语法上的借贷也不时可见。方言之间的语音借贷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方言交界两边的方言互相借贷对方的语音特征。这常会造成过渡性方言。另一类是弱势方言向外来的强势方言借贷。其中借贷语音作为书面语音,即形成汉语方言中常见的文白异读现象。

③方言融合。方言之间的深度接触,会使不同的方言相互融合,产生新的方言,它会带有原来不同方言各自的部分语言特征。新兴城市的方言往往是方言融合的产物,例如,现代上海话就来自几种吴语方言的融合。强势方言弱势方言融合,强势方言的特征会成为新方言的主要特征。例如,中原官话吴方言融合而形成江淮官话

④方言消亡。当互相接触的方言之间强弱悬殊时,弱势方言的母语者有可能逐步放弃母语而接受强势方言,此时弱势方言就会走向衰退,成为濒危方言,最终会消亡。

  •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