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中医基础理论 . 病因 . 七情

思则气结

/pensiveness leading to qi knotting/
条目作者杨焕新撰写乔明琦修订
条目作者杨焕新撰写

杨焕新撰写

乔明琦修订

乔明琦修订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3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3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因过度思虑伤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运化失职的病机。

英文名称
pensiveness leading to qi knotting
所属学科
中医药

出自《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后世医家延续使用“思则气结”。

脾在志为思,思为怒、喜、悲、恐、寒、炅、惊、劳、思九气之一;气结,指脾气郁结。思则伤脾为病机,指忧思过度,则脾气不行、运化失常,会出现胸脘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

此处的“思”为病因,有现代学者指出:“作为病因的思,并非一般的认知活动,而是认知障碍,称其为思障,正是中医学的思则气结。”

现代许多研究认为:抑郁症之根在于“思则气结”。抑郁症患者多表现为不思饮食、暴饮暴食、大便时干时溏。心思细腻、对事物很敏感,是抑郁症躯体症状发生之因,《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曰:“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抑郁之病,关键在于多思,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密切相关。思虑过度伤及脾运,致脾虚不能化生气血,五脏失其滋养,出现一系列抑郁躯体症状;思虑过度致气机郁结,致五脏气机紊乱,也是发生抑郁症的关键。治疗上从调畅脾胃气机升降着手,多能起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 牛学恩,任璐璐,闫明.从“思则气结”论治抑郁症.中医学报,2015,30(6):841-842.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