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怒伤肝,悲胜恐。”王冰注:“虽志为怒,甚则自伤。”后世医家延续使用。
怒现指由于愿望受阻、行为受挫而致的紧张的情绪,可定义怒为个体气血上逆不畅及愿望受阻而产生的紧张带有敌意的情绪及相应的表情行为与生理变化,单纯体内气血冲逆足以导致怒的产生。
肝在志为怒,怒太过,最易伤肝,使肝气郁滞、疏泄气机的功能失常而产生全身气机郁滞,出现性情郁闷或急躁易怒、善太息、胁肋胀痛等症状;如果气郁化火,则肝火偏旺,会出现烦躁、口苦、头痛、眩晕、小便赤热、大便秘结等症状;气病及血,则血瘀于内,出现胸胁刺痛、月经不调、痛经等。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怒伤肝”。《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灵枢·本神》:“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怒伤肝可致多种疾病,怒气为致癌关键因素。怒伤肝对妇女的影响最大。女子以肝为本,肝为藏血、调节血量之脏;妇人以气为用,血的运行需依赖气推动;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怒以肝的气血阴阳为物质基础,怒具有伤气、伤阴、使气机上逆的特点。故郁怒伤肝,常可导致月经失调、痛经、闭经等疾病。由于怒伤肝最主要是影响气机,使体内气机升降失调,故治疗妇人情志所致的病证都应从疏肝理气入手来治疗,如古方逍遥散或加味逍遥散。